【研報】醫院信息化縱深發展,尋求運營模式探索(37頁)

1、醫院信息化是醫療產業信息化的基礎,核心系統的建設率已超過60%醫院信息化包括HMIS、CIS、醫療集成平臺及遠程醫療等子系統,是整個醫療產業信息化的基礎。它也為進一步的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遠程醫療、移動醫療、醫保控費等提供了可能。根據CHIMA 的數據,今年超過60%的醫院都已完成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MIS)的全面搭建。

2、HIS 建設的重心由傳統的HMIS 向以EMR 為核心的CIS、信息集成平臺和遠程醫療系統轉移從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進程來看,一般按照管理信息系統→臨床信息系統→集成平臺和遠程醫療系統演進。其中,HMIS 已經日臻完善,開始進入了升級與再造的新階段;以EMR 為核心的CIS 成為時下醫院信息化的建設重點。基于HMIS 與CIS 基礎之上的信息集成平臺,將實現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同時,醫院也致力于搭建遠程醫療系統、物聯網架構等,進一步提升醫院的信息共享能力。其中,由于EMR(電子病歷)集成了個人全面的醫療信息,不僅能輔助醫院進行臨床管理,也為個人醫療信息異地共享、國家對個人醫療信息進行宏觀管理等提供了可能,因此EMR 成為現階段CIS 建設乃至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核心。

3、美國醫療IT 巨頭已經進入大健康服務領域,中國醫療IT 廠商仍處于布局階段美國傳統醫療IT 巨頭切入大健康服務領域,體量擴張迅速。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近年來逐漸完成,傳統醫療IT 巨頭紛紛進入醫生、患者、藥店、健康保險公司、研究機構等新領域。面向不同主體,醫療IT 廠商衍生出了不同的盈利模式:(1)向個人收費:面向C 端的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定期收取會員服務費,或根據個人訂制的增值服務額外收費;(2)向藥企收費:在軟件中精準投放廣告,按點擊等向藥企和醫療器械等企業收取廣告費;(3)向保險機構收費:利用大數據分析,為保險公司、研究機構等提供對應的數據服務,按月付費,并針對特殊數據庫額外收費等。由此,美國醫療信息化企業體量擴張迅速。根據2014 年10 月Medical Economics 的數據,美國醫療信息化企業中年收入規模超過10 億美元的企業有9 個,年收入超過1 億美元的企業高達15 個,而有至少5 個企業僅EMR/EHR 一項的收入便超過了1 億美元。中國醫療IT 市場將由分散進入整合階段,我國的醫療IT 公司仍然處于健康、醫藥、醫療等領域的布局時期。2012 年前九大軟件商占據了醫療信息化行業62.5%的市場份額,而2014 年這一數字下降到了50.8%。未來隨著醫院信息化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第一梯隊的成型,市場有望再次整合。與美國醫療IT 公司類似,切入大健康領域是我國醫療IT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健康、醫藥、醫療、保險等成為醫療IT 廠商的重點布局領域。根據IDC 的數據,我國醫療IT 解決方案企業中,體量最大的東軟集團相關收入規模也僅為6.05 億元,與美國同類企業相去甚遠。目前我國的醫保控費、醫藥電商、移動醫療等均處于起步階段,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擁有超過百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外延收購和新領域布局將給醫療IT 企業持續帶來收入增量。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