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技術源于美國,1954年美國率先提出了工業機器人概念并于1962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實用機器人。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階段,生產規模急劇擴大,而社會面臨人口紅利缺失,勞動力匱乏的現狀,日本對高產能、自動化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大幅提升。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汽車、電子等產業快速發展,與日本相似,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產能需求的擴大,推動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購買量已超過3萬臺,位居全球首位。
現階段,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電氣、金屬和機械等領域,機器人替代人工生產是未來制造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也是未來實現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保障。
日本、德國的工業機器人水平全球領先,其中,日本在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減速機、伺服電機等)的研發方面具備較強的技術壁壘。德國工業機器人在原材料、本體零部件和系統集成方面有一定優勢。
中國處于工業機器人生產的產業鏈下游,多數廠商承擔系統二次開發、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務等附加值低的工作。但市場需求正在迅速擴大,國內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未來幾年將拉近與國際廠商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