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戰略:繞道BAT,開辟新航線。互聯網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IoT)。在傳統互聯網階段,BAT 通過搶占用戶數占領國內行業制高點,且優勢一路延伸至移動互聯網領域。三家企業通過內生和外延方式壟斷了國內市場,覆蓋了互聯網的多數細分領域,所到之處幾乎無其他企業的生存之地。
“參股+孵化”模式,構建“竹林式”生態鏈。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的平均壽命逐漸縮短,單一企業很難獨自存活,相比之下生態鏈形態可以使企業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小米通過借鑒竹林生長模式提出了“竹林理論”,依靠“竹林理論”打造生態鏈。生態鏈內部公司如竹林中的竹子,竹子間通過竹林的根部相互連接并獲取給養,竹林內部實現不斷新陳代謝,在一些竹子老去的同時很多新生的竹筍破土而出,從而保障了竹林的四季常青。
由近及遠布局產品線,定位“螞蟻市場”。在產品的選取中,小米從自身最熟悉的手機領域出發,首先依靠自身過億的手機用戶紅利拓展手機周邊產品,包括移動電源、耳機、小音箱等,然后布局智能硬件領域,包括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飯煲等白色家電和平衡車等智能玩具,最后擴展到生活耗材領域,包括毛巾、牙刷、行李箱等。生活耗材領域的布局可以增加忠實用戶的黏性、對沖科技行業的波動,有利于公司的穩健發展。
發展互聯網,軟硬結合共謀發展。在互聯網版塊,小米進行了大量的布局,開發了基于Android 的MIUI 系統,完善了以應用商店、游戲中心、多看閱讀、主題、云服務、影業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生態體系。其中,MIUI 操作系統是小米生態的核心,是實現硬件與移動互聯網連接的橋梁。
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定位自帶供貨的“精品商店”。在新“鐵人三項”中,全新出現的新零售包含了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全網電商和米家有品四項,整合了小米線上線下的所有渠道資源,包括原歸類于互聯網部分的小米網電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