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醫療透析行業專題研究-“腎”不由己(72頁)

我國透析行業步入黃金發展期,千億市場待開拓

我國慢性腎病患者高達1.2 億人,已發展成ESRD(終末期腎病)患者有200萬,受制于腎源有限及高昂費用,透析治療成最主要的治療方式,而目前僅有30 多萬人接受治療,治療率不到20%,遠低于歐美國家及全球平均水平。隨著大病醫保的全面鋪開,報銷比例顯著提升,透析患者支付能力大幅提升,以及未來獨立透析中心試點逐步放開,市場需求將大大釋放,未來十年我國透析行業將步入黃金發展時代。目前我國透析市場規模僅200 億元,簡單按透析年均費用6-7 萬元算,理論市場容量至少在千億以上,成長空間巨大。

血透和腹透均是藍海市場,國產機遇巨大

其實血透和腹透各有千秋,全球各國對其選擇受政策影響較大,美歐日等國以血透為主,而香港、墨西哥、泰國等國以腹透為主。根據我國醫療資源分布呈明顯二元結構特點及政策方向,我們認為血透和腹透在我國均有巨大發展前景。目前國內透析器、透析機、腹透液等核心產品基本被外企壟斷,在核心技術和配套服務上國產品牌仍需不斷改進,但長遠看在國家政策支持及技術不斷改進下,國內企業機遇巨大。

透析服務是最大蛋糕,民企紛紛搶食布局

全球透析市場達750 億美元,其中透析服務占70%,是產業鏈里的最大蛋糕。目前我國透析中心基本集中于大醫院,獨立透析中心尚處于小范圍試點階段。由于蛋糕巨大,國內企業已紛紛搶先布局透析服務,目前民資介入主要有三種模式:自建獨立透析中心、與醫院合作共贏、儀器投放。第一種盈利能力最強但受國家嚴格管制,但未來對民營資逐步放開是必然趨勢,未來規模化、連鎖化發展是獨立透析中心趨勢。后兩種與醫院合作最有效,可復制性強,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可迅速占領市場。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