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海外體育巨頭轉型深度研究(43頁)

未雨綢繆,耐克主動轉型

從耐克(Nike)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挑選運動選手作代言方面,耐克一直獨具慧眼,較之已經發光的明星,耐克更熱衷于有潛力的新秀。耐克能做到這一點,要歸功于它專業的體育市場團隊。耐克除了通過體育市場團隊對未來體育之星有精準的把握,對處于金字塔頂端的球隊豪門也牢牢的掌握在手中。體育資源方面,球員資源競爭已經白熱化,知名球星已經被耐克、阿迪這類國際企業瓜分完畢,后來者很難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國內轉型企業要想分得一杯羹,只能在尚為藍海的賽事資源方面提前布局。傳統的球員資源對于企業的損益表只是一項成本,而向賽事資源轉型的趨勢正逐漸將這一成本轉變為收入。

 

反客為主,阿迪搶占先機

阿迪達斯(Adidas)在體育運動品牌上的先發優勢逐漸被新生品牌趕超。早在八十年代耐克就憑借低成本實現了迅速崛起和對阿迪達斯的超越。21 世紀中國市場的開放雖然帶來了新的銷量增長,但同時也帶來了中國本土的體育品牌如李寧、匹克、安踏、特步等。阿迪達斯采取的策略是著手從制造業商業模式向輕資產商業模式轉型,在體育文化和賽事運營方面提早布局,拓展體育概念、推廣個性化體育文化,最終轉向體育競技賽事資源經營的輕資產商業模式。阿迪達斯近年來自主舉辦的賽事包括攀巖挑戰賽、皮劃艇競技、校園阿迪杯、綠茵成長計劃等。雖然阿迪旗下賽事運營尚處于相對早期,但隨著堅持不懈的推廣形成知名度后,將給阿迪達斯帶來自有體育賽事的無形資產,依靠吸引相關企業贊助、電視轉播權等獲得收入。

 

結合國情,挖掘體育板塊新一輪驅動力

基于我國體育行業的發展契機以及國內體育人口比例的增長勢頭,競技體育和大眾健身等相關需求正與日俱增。在體育產業萬億紅利釋放在即的歷史時刻,無論是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還是坐擁巨大的體育人口、國民特有的粉絲情節以及對快樂健身的向往,都為國內有志轉型到經營體育事業的企業提供了樂觀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我們在此明確提出A 股2015 年體育板塊的新一輪投資驅動力:在體育政策陸續落地、改革方向堅定的背景下,已經從2014 年下半年單純的政策預期轉換到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運作將體育業務做強做大,最具轉型實力或可能的標的包括貴人鳥、雷曼光電和中體產業。

1 2 3 4 5 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