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儲能-大儲裝機有望迎來量利齊升(27頁)

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正在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轉型,風光裝機量、發電量占比日趨提高,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不斷提升。“碳中和”背景下,我國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要達到 25%以上,到 2060 年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未來能源結構將會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包含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等資源發電,現階段,風能、太陽能發展空間巨大,增速較快。根據國家能源局,2021年我國風光累計裝機占比達到 26.7%,風光發電量占比 11.7%,發展動能強勁。

光伏和風電屬于不穩定出力電源,對電力系統帶來挑戰。電力系統需要時刻保持平衡穩定,大量新能源并網發電造成新能源裝機容量比例在電網中不斷增大,但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具有波動性、間歇性和隨機性等特性,風電出力日波動幅度最高可達 80%,出力高峰出現在凌晨前后,午后到最低點,“逆負荷”特征更明顯,光伏日內波動幅度最高可達到 100%,峰谷特征鮮明,正午達到當日波峰,正午前后均呈均勻回落態勢,夜間出力為 0,風電光伏均不能穩定出力,將會影響影響電網運行的穩定性;此外新能源發電并網時,產生沖擊電流,會造成電網電壓下降的現象,影響電網電能質量;因此為了應對新能源出力不穩定的現象,電網系統需要預留一定的容量當作備用,雖然可以增加新能源的接納能力,但會影響電網的經濟調度,增加經濟負擔。

新能源的良好發展需要靈活性資源的支撐和保障,電力系統各環節均可提供靈活性。新能源具有“靠天吃飯”的特性,大部分時間出力都遠低于其裝機容量。但要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不平衡時將導致高峰期拉閘限電。電力系統靈活性是指為了保持電力供需動態平衡,電力系統經濟地調用各類靈活性資源以應對電源、電網及負荷不穩定的能力。當電力系統中靈活性電源較多時,系統就可以容納較多的新能源發電空間;如果系統電源不夠靈活,就難以為新能源讓出足夠多的消納空間。電力系統各環節均可提供靈活性,形式多樣互為補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