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視覺指一種應用于工業和非工業領域的硬件和軟件組合,它基于捕獲并處理的圖像為設備執行其功能提供操作指導。因此,成像和圖像處理分析是機器視覺兩大主要構成部分。繼續拆分機器視覺系統,可知其主要包括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鏡頭、相機、視覺控制系統(視覺處理分析軟件及視覺控制器硬件)等。機器視覺的成像功能部分由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鏡頭、相機等硬件構成;對形成的圖像進行分析處理、輸出分析結果至智能設備的其他執行機構的工作交給了視覺控制系統。
機器視覺行業產業鏈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裝備及下游應用市場構成。上游的零部件通常包括光源、工業鏡頭、工業相機、圖像采集卡、軟件及算法平臺,其中工業鏡頭、相機、采集卡、軟件算法平臺等關鍵軟硬件是機器視覺的關鍵價值組成部分。全球市場中,康耐視(COGNEX)及基恩士(KEYENCE)有著深厚的技術支撐,占據市場份額較大,屬于行業內領先企業。《中國工業機器視覺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到,我國品牌奧普特近年來在上游零部件的制造上也逐步發力,成為國內市占率最高的公司。
機器視覺行業自 1959 年起開始萌芽,神經生理學家 David Hubel 和 Torsten Wiesel 研究視覺皮層神經元的核心反應特性,同年 Russell 研制了一臺可以把圖片轉化為被二進制機器所理解的灰度值的儀器;1969 年,貝爾實驗室成功研制出了 CCD 傳感器(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可以直接把圖像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儲存到電腦中參與計算與分析,奠定了機器視覺基石。90 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開始在機器視覺領域進行探索,開始在航空、航天、軍工、及高端科研(天文、力學研究)等核心機構及行業應用。1998 年我國開始引進機器視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