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成為全球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從供給側看,新能源逐漸成為裝機和電量主體;從需求側看,終端能源消費高度電氣化、電力“產消者”大量涌現。從系統整體來看,電力系統運行機理將發生深刻變化:由于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和隨機性,無法通過調節自身出力適應用戶側需求變化,傳統的“源隨荷動”模式將不再適用于新型電力系統,必須通過儲能等措施,依靠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實現電力供需動態平衡。
高倍率、長時間充放電增大放熱量,溫控重要性愈發顯著。電化學儲能包括能量型與倍率型儲能,前者需滿足長時間放電需求,主要應用于能量時移;后者則需具備瞬時高功率輸出能力,主要用于電力系統調頻。現階段,風光發電占比不斷提升,電力系統對調峰、調頻均有更高需求。因此,能量型儲能愈發長時化,倍率型儲能需具備更高功率。根據《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的熱特性研究》,在相同溫度下,儲能功率越高、放電時間越久,其儲能系統放熱量越高。因此,在長時儲能、高倍率儲能應用增多的背景下,儲能溫控重要性愈發顯著。
技術同源,龍頭廠商具備技術優勢及先發優勢。因溫控技術的相似性,大部分儲能溫控企業由其他賽道切入,具有技術及布局的先發優勢,參與者包括來自精密溫控、工業溫控、汽車溫控的企業。1)精密溫控又稱精密空調,主要應用于數據中心或 5G 基站,集裝箱儲能與集裝箱數據中心最為類似,對溫度及溫控要求較高,龍頭企業主要包括英維克、申菱環境、黑盾等。2)工業溫控與儲能溫控具有相似應用環境,通常應用于戶外,需要應對空氣、液體雜質等戶外環境帶來的復雜影響,相關企業包括同飛股份、高瀾股份、蓋鼎等。3)新能源汽車溫控: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在溫控技術層面存在較大共性,車用溫控廠商具備切入儲能溫控的技術能力,參與者包括松芝股份、奧特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