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電機趨于成熟,交流電機開始受到關注(1870-1880)。1873 年,海夫納阿爾泰涅克發明了鼓形繞組,提高了導線的利用率。1880 年愛迪生提出采用疊片鐵芯,進一步降低了鐵芯損耗與繞組溫升。鼓形電樞繞組和有槽疊片鐵芯結構一直沿用至今。隨著直流電機的廣泛應用,其固有缺點也很快暴露出來,主要問題在于遠距離輸電、電機換向存在困難,因此 19 世紀 80 年代后,人們注意力逐漸向交流電機方向轉移。
電機理論和設計、制造技術逐步完善(20 世紀至 21 世紀)。進入 20 世紀,工業的高速發展不斷對電機提出新的要求,而自動化方面的特殊需要則使控制電機和特種電機迅速發展。同時,這一時期電機理論不斷豐富,材料和冷卻技術不斷改進,交、直流電機的單機容量、功率密度與材料利用率都有顯著提高。
永磁電機是 21 世紀電機發展方向(21 世紀至今)。進入 21 世紀,專用性、輕量化、高性能是電機行業發展方向。在專門化的基礎上,專用電機的節電潛能很大。而永磁電機控制性能好,節能且體積小,可通過頻率的變化調速,又容易做成低速直接驅動等優點,在醫療器械、視聽產品、計算機、數控機床、電動車輛、航空航天產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同時輕量化需求下,屬于永磁伺服電機中的小功率的空心杯電機等微型電機開始得到各個行業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