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美容護理-如何破譯化妝品企業估值密碼(28頁)

化妝品的成分研制始于基礎研究,而配方選擇又離不開調配技術,兩者決定了化妝品的科學屬性。化妝品是由各種性能各異的原料經過合理調配加工而成的復配混合物,工藝流程較為簡單,因此化妝品企業入門較易、產品出錯率較低。但是,產品能用并不等同于產品有用,核心差異在于化妝品生產過程中的成分添加與配方選擇,背后映射出來的是基礎研究和調配技術的科學性。一方面,原料之間最大的價值差別在于是否具備功效,如歐萊雅的玻色因(促進組織再生)、雅詩蘭黛的二裂酵母(促進 DNA 修復)、資生堂的 4MSK(加速黑色素代謝)、寶潔的煙酰胺(阻斷黑色素傳遞),均是化妝品集團通過長期的基礎研究而研制出的專利成分,是廉價原料無法效仿的;另一方面,一款好用的化妝品不僅需要有好的原料成分,也需要有好的配方,如同一杯雞尾酒,僅有好的基酒并不夠,還需講究添加量以及不同基酒與其他輔料之間的口味協調,對于化妝品而言,配方師需要考慮的是有效成分的有效濃度、刺激成分的安全濃度、配伍、保存條件等綜合因素,專業性較強。

現階段,化妝品產品配方的重要性大于成分。消費者從注重產品的某種單一成分的較高濃度,逐步深入關注有效濃度、安全濃度,并且焦點也已轉移至專業有效的配伍。以注重成分添加的品牌商修麗可、HFP 為例,修麗可旗下產品主打科學配方,目標定位高端市場,而 HFP 旗下產品多為原料桶護膚品(追求最高量的活性物添加),目標定位中低端市場, 我們從國內市場觀測到近年來修麗可增長動力強勁,根據歐睿數據顯示,2016 年修麗可銷售額不到 HFP 的 3 成,2020 年修麗可銷售額已上升至HFP 的 4 成,且 2019、2020 年修麗可銷售額 CAGR 為 120%+,增速遠快于同期 HFP 約55%的水平,由此可見 2019 年起至今消費群體正重視產品配方而非簡單追求成分。

消費者對于肌膚的護理需求,以及對于面容的日常妝飾需求,共同決定了化妝品的功能屬性。化妝品的護膚功能可分為清潔、基礎保養、特殊功效三大類,每一類功能對應的護膚品質地各異且需配合不同的護理手法,因此橫向上來看針對肌膚的全方位護理通常步驟繁多,而在縱向上亦有功效的進階,一般遵循維穩—保濕—美白—抗衰的升級路徑。化妝品的妝飾功能則主要通過彩妝品來實現,完成整個面部的妝飾通常需要底妝、定妝、修容、眼妝、唇妝等 5 大步驟,且每一步驟內均涉及不同功能的配套產品,如底妝步驟中包括隔離、防曬、粉底液、遮瑕等 4大產品類型,而這些產品又可以進一步細分至不同產品形態,如遮瑕可進一步細分成遮瑕膏、遮瑕棒、遮瑕液、遮瑕筆等多種形態以作用于不同精細部位(遮瑕膏可用于遮蓋黑眼圈,遮瑕液可用于嘴角或鼻翼提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