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能座艙-行業成長空間廣闊(16頁)

智能座艙時代來臨。早期駕駛座艙主要是由機械式表盤及簡單的娛樂系統構成,包括車載收音機、磁帶播放機等;隨著液晶顯示屏引入作為汽車中控后,疊加 GPS 的民用化,集成導航功能的早期電子座艙開始加快發展。此后,隨著汽車芯片、人機交互、汽車系統等軟硬件技術水平快速迭代,汽車座艙開始全面進入智能化階段,智能硬件持續拓展及升級,液晶儀表開始取代機械儀表,中控大屏、多屏逐漸成為標配,HUD 加快推廣,同時座艙娛樂系統不斷豐富,導航、游戲、生活類等多個應用逐步搭載在車載系統上,逐漸從物理按鍵轉向完全的觸控以及語音交互,智能座艙開始延伸成為消費者的第三生活空間。

消費者對汽車的定位逐步從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間進行演進。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經濟水平、精神生活的不斷提升,人們的需求結構呈現出從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過渡的趨勢,從最初滿足生理需求到追求安全舒適、情感和歸屬、尊重的需求,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對于汽車消費者來說,其消費需求同樣經歷著馬斯洛需求層次的變化,從最初注重汽車安全、舒適,到追求社交、認同、個性化。伴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消費者對汽車的定位正逐步從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間進行演進,智能座艙被賦予更強的交互屬性。

智能手機培育消費者對觸控大屏、移動應用、人機交互的使用偏好,并將其延伸至車載環境中。近些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價格下探,智能手機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同時終端廠商在屏幕、光學、電池等硬件上持續推陳出新,其中在屏幕上呈現了從小屏到大屏、從 LCD到 OLED 的趨勢。軟件創新上,在 4G/5G 高速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網絡提速降費的驅動下,催生了包括移動游戲、短視頻、移動支付等多個娛樂及生活類熱門應用。智能手機軟硬件的創新進一步培育了消費者對觸控大屏、移動應用、人機交互的使用偏好,消費者對生活周邊智能化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逐漸將智能手機的使用習慣延伸至車載環境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