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復蘇較為穩定,但目前仍有地產下行與疫情反復等風險。在黨中央領導下,疫情后我國經濟復蘇較好,2021 年 GDP 增速達到 8.1%。但與此同時,部分隱憂或制約2022 年經濟發展:一方面,6 月之后商品房銷售增速下降較快,2021 年 12 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當月同比下降 16%;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再度反復,奧密克戎感染性較強,全球經濟都產生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未來或疫情再度惡化可能會對我國的消費復蘇尤其是服務業復蘇造成影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字當頭”,各部門、各地區對于穩增長態度十分明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因此未來宏觀政策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同時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未來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以“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近期中央層面關于穩增長的表述相對較多,地方層面也陸續開展基建投資項目啟動,發改委也在 2 月 7 日表示,“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我們預計后續逆周期政策將不斷出臺,多項政策有望形成合力,保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基建投資是傳統的穩增長抓手,未來或將發力以托底經濟。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更多作為壓艙石,而出口與海外需求關系較大,因此傳統的逆周期手段往往聚焦在投資中,其中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共同作為逆周期的重要抓手。考慮到基建投資統計口徑歸屬于“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GDP 統計口徑中,資本形成總額中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與其具有一定對的對應關系。從過往經驗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GDP:資本形成總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比例關系基本在 1.5-1.9 之間波動,我們以 2020 年的 1.67 作為二者比例關系的參考值,估算基建投資變化對 GDP 的拉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