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核心存儲介質進行分類,存儲器分為光學存儲器、半導體存儲器和磁性存儲器三大類:光學存儲器利用激光在磁光材料上進行讀寫操作,數據不易失且耐用性好;磁性存儲器是在金屬或者塑料表面涂上磁性材料作為記錄介質,工作時利用磁頭在磁層上運動進行讀寫操作。ROM是半導體存儲中的非易失性類別,斷電后存入的數據不會消失;NAND Flash是ROM的一種,通過改變電壓來對存儲器中的數據進行擦除和改寫。固態硬盤就是以NAND Flash為核心存儲介質的半導體存儲器,按用途可再分為消費級和企業級兩類。本報告研究對象為企業級SSD市場。
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是推動存儲設備演化和進步的重要動力。隨著全球范圍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快速發展,數據將呈現海量增長趨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也在推動數據來源和結構愈加復雜多樣,基于數據的新產品、新模式、新體驗不斷涌現,數據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預計到2035年,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2142ZB,約為2020年的45倍。與數據量規模共同增長還有上述前沿IT科技所推動的數字經濟的市場規模,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億元,占當年GDP規模的比重由2005年的14.2%攀升至38.6%。數據量的增長和數字經濟的繁榮所帶來的對存儲設備的需求具備高度剛性,而市場對數據存儲質量、傳輸速度等性能方面不斷提升的要求也推動著存儲設備技術的持續進步,需求迭代與技術迭代將共同促進存儲器市場釋放進一步增長空間。
數字經濟的發展與IT基礎設施產業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數字應用市場的繁榮為IT基礎設施帶來旺盛的市場需求、增加市場關注及資本投入,推動IT底層技術推陳出新、不斷進步;而IT技術的進步也有助于幫助下游企業發掘潛在市場空間、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和降本增效。一般來說,傳統IT基礎設施總體分為計算、存儲和通信三大板塊,分別以CPU/GPU,固態硬盤/機械硬盤、交換機/路由器等為核心產品。存儲板塊在信息產業的發展中具備先導性和需求剛性,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市場大環境下,存儲行業的增長前景具備充分的想象力。同時,2010年以來國家加強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引導和扶持,將其列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半導體存儲器受到政策引導和產業資本支持,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