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不是花,而是果實裂開后露出的白色棉纖維。棉花簡稱棉,是天然紡織纖維原料的重要組成,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根據棉花物理形態的不同,分為籽棉和皮棉。棉農摘下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經加工后去掉棉籽的棉花叫皮棉,通常說的棉花產量,一般都是指皮棉產量。根據調研及產業人士分享,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統稱為“衣分”指標,該比例一般在 36%-42%之間,即每 10 噸籽棉可加工成 3.6-4.2 噸皮棉。
棉紡織產業鏈長,但用途單一。棉花主要用于紡織工業,少量用于醫藥、化工等行業。對于棉花產業鏈,可以簡化為:籽棉的種植環節、皮棉的加工環節、面料制造、服裝紡織品制造,其中服裝紡織品制造環節受最終產品的品牌、類型等因素影響較大。? 俗話說,棉賤傷農、棉貴傷紡,據全球紡織網數據,在棉紗生產成本中,棉花原料占純棉紗總成本的 70-80%。這就導致下游紡織行業的利潤空間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棉花原料的價格波動,在產業鏈中,中下游的價值創造空間有限,再加上加工壁壘不高,紡企數量眾多,紡織利潤十分有限。不過我們發現,最近三年棉紗與棉花之間的價差在持續縮小,隨著下游需求的改善,紡企利潤有望恢復。
過去十年全球棉花產量變化不大,維持在 2500 萬噸/年左右。主要系美國、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產量停滯不前,同時美國和中國(中國單產高于平均水平)種植面積的下降。根據經合組織-糧農組織預測,未來 10 年,巴西有利的生產條件和現代技術的高利用率,將使其單產水平和種植面積繼續保持過去幾年的上升趨勢;同時,印度政府對其國內紡織業發展的支持,使其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這兩個國家的產量預計將成為影響之后全球產量趨勢的重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