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專用于工業控制的計算機,使用可編程存儲器儲存指令,執行諸如邏輯、順序、計時、計數與計算等功能,并通過模擬或數字 I/O 組件,控制各種機械或生產過程的裝置。PLC 的系統構造有模塊式和箱式,盡管形式結構上差異較為明顯,在硬件結構上都與微型計算機基本相同,由電源、CPU、存儲器、I/O(輸入/輸出模塊)、可編程器等五大部分組成。
PLC 的工作原理是 “順序掃描,不斷循環”。PLC 運行時,CPU 根據用戶編制好并存于用戶存儲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號(或地址號)作周期性循環掃描,如無跳轉指令,則從第一條指令開始逐條順序執行用戶程序,直至程序結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下一輪新的掃描。在每次掃描過程中,還要完成對輸入信號的采樣和對輸出狀態的刷新等工作。PLC 的一個掃描周期經過輸入采樣、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
國內 PLC 市場規模約百億,制造業復蘇和升級背景下預計保持穩步增長。我國 PLC 發展大概經歷三個階段,90 年以前是起步階段,國內對 PLC 開始有初步認識,但限于企業研發和資金實力不足,僅有小部分引進,90 年代開始進入發展初期,PLC 進口量增加,同時國內開始進行自主研發,市場逐步形成規模,2000 年以來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制造業快速發展,PLC 需求持續提升,在各生產領域開始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