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機械行業-工業之“眼”,如日方升(29頁)

成套系統領域,基恩士(Keyence)和康耐視(Cognex)為行業龍頭。基恩士和康耐視在機器視覺系統集成能力和軟硬件產品布局上全球領先,2019 年收入分別達 357.9(含傳感器、測量儀器等非機器視覺類自動化產品)和 50.6 億元,過去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15.0%、15.2%,我們估計基恩士、康耐視在全球機器視覺系統中占有率分別約 30%和 20%。國產企業中同時具備軟硬件自主研發以及系統集成能力的主要有奧普特、海康威視以及大恒科技。此外,部分廠商通過代理銷售硬件并配套自研軟件及算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例如德國Stemmer Imaging、凌云光。

從廣度上看,機器視覺的下游行業眾多,包括汽車、3C 電子、半導體、食品飲料、光伏、物流、醫藥、印刷、玻璃、金屬、木材等。特別地,機器視覺在需要高精度、高速度檢測的汽車、電子等行業的需求量大,發展較為成熟,以德國為例(2018 年德國機器視覺產品收入中 66%為向世界各國的出口,因而可作為全球情況的代表),根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2018 年德國機器視覺企業收入前四的行業分別為汽車、電子、食品飲料、半導體,分別占比 22%、16%、15%、7%。

從空間上看,2018 年全球機器視覺規模約 42 億美元。根據康耐視的測算,2018 年全球機器視覺規模約 42 億美元,分應用來看,2D 視覺、ID 識別系統、物流、3D 視覺分別為 14、10、10、4 億美元。此外,由于機器視覺的下游應用場景繁雜,且仍有不少應用場景未得到完全挖掘,潛在空間難以準確推算,以下僅略作簡單討論。根據康耐視,估計在全球 3.6億制造業工人中,視覺質檢人員約 3,500 萬人,按照世界銀行 2018 年全球人均凈收入 9,290美元計算,全球每年僅因視覺檢測而產生的人工成本就超過 3,000 億美元。而人工成本的節約只是機器視覺為下游帶來價值增值的其中一環,若考慮產品質量和一致性的提升、數字化生產,以及機器視覺在高精度、復雜場景下的增量應用,我們認為全球機器視覺的超遠期潛在空間可能至少為千億美元級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