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行業專題報告(21頁)

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中國心腦血管疾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搶救成功率僅為 1%。《中國統計年鑒 2019》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 2018 年農村、城市居民的“頭號殺手”,死亡率高達 275.22/10萬,為中國疾病第一大死因(43.8%)。其中死亡人數較多的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最終導致生命終止。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報道,中國每年死于心臟驟停人數為 54.4 萬居世界之首,每分鐘約有 1 人發病,目前先進國家的搶救成功率已提高至近 40%,而中國僅為 1%。心臟驟停病因包括心源性:冠心病、心肌病、遺傳性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臟病等,非心源性:情緒激動、劇烈運動、藥物因素等。

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心臟驟停最常見類型。心律失常較為常見,是指心跳失去了原有節律和頻率,普通心律失常不會馬上造成患者死亡,但發生室顫這種最嚴重的心律失常時,患者將面臨高死亡風險。心臟驟停類型包括室顫、無脈電活動和心室停頓,其中室顫最為常見(71%),是指心室肌在不協調的亂顫下,心臟無排血,心音和脈搏消失,導致全身血液循環即刻停止,3-5 分鐘即可致人死亡。

需在“黃金 4 分鐘”內及時除顫。醫學研究表明,除顫每延遲一分鐘,生存率下降 7%-10%。在心臟驟停發生 1 分鐘內進行電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 90%。4 分鐘內完成有效除顫,搶救成功率可達 60%。5 分鐘后則下降到 50%左右,第 7 分鐘約 30%,9 到 11 分鐘后約 10%,而超過12 分鐘則只有 2-5%。超過 5 分鐘進行除顫,將會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數據顯示中國各大城市救護車到達現場最少要 15-20 分鐘,及時施救顯得尤為重要。《2015 美國心臟協會 CPR 和 ECC 指南》指出,90%以上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之外,非專業急救者在面對突發情況下,應不離開患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鼓勵非專業人士進行心肺復蘇,利用除顫器對患者及時除顫,等待急救團隊的救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