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從下游市場看線性驅動之醫療篇(38頁)

人均醫療支出水平高的國家電動病床需求也會相對較高。根據世界經合組織的數據,2000-2017年,美國人均醫療支出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17年美國人均醫療費用達到10246美元,而歐盟平均為3261美元,國僅為 441美元。根據Technavio的估算,全球醫療機構的電動病床19-23年增長, 41%的貢獻來源于北美市場。具體到電動病床市場規模,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測算,2018年,人均醫療費用在5000美元左右的德國,電動醫療床市場(包括半電動及全電動)的滲透率達到73.36%。根據捷昌驅動招股書披露,相比人均醫療費用較高的歐美國家,國電動病床滲透率較低,電動病床數量占比不及10%。

我們擬合了2005-2018年國病床數量以及人均醫療支出 ,二者的變化趨勢吻合度很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5至2018年,國醫療行業發展迅速,從人均醫療費用由662.30元增長至4236.98元,床位數由336.75萬張增長至840.41萬張,二者增速的相關系數約為0.9951,具有極強的正相關性。人均醫療支出的增加體現了病患對于醫療需求的增加,從而推動病床總量的增加。

我國較大的病床基數是電動病床發展的沃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底我國病床數量880萬張,同比增長4.79%,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6.29張。而《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數為6.00張,現千人病床數已超出國家預期,國內病床總量增長迅猛。若按18-19年病床增長率估算,20年病床總數有望達到922.92萬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