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云計算、5G 推動了全球數據量指數級增長,數據量的爆增對網絡提了挑戰。由于云計算、視頻、社交、電商、搜索、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全球應用數據量和對通信容量的需求急劇增長。IDC 預測,到 2025 年全球數據總量將從 2018 年的 33 ZB 增長到 175 ZB,復合年增長率為 27%。隨著全球 5G 網絡的部署,從云端數據中心到邊緣網絡,再到用戶側的 PC、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終端,需求爆發推動數據流量的持續增長。在物聯網和實時數據增長的推動下,邊緣計算的數據量將快速增長,預計 2025 年平均每人每天進行5000 次數據交互,是目前的 7 倍。數據流量和數據交互量的高速增長對網絡基礎設施提出了挑戰。
互聯網接入帶寬速率與全球數據量保持同步增長,網絡面臨增長的壓力。尼爾森互聯網帶寬定律指出,互聯網接入帶寬速率年均增長 50%。尼爾森定律類似于摩爾定律(每 18 個月容量翻一倍,相當于年均增長 60%),在過去36 年時間里一直適用,從 1984 年的 IDSN 線路接入速率 300 bps,到 2003 年的 T1 線路 1.5Mbps,2010 年升級到 31Mbps,2019 年升級到 325Mbps。根據尼爾森互聯網帶寬定律看,未來帶寬速率的增長將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光進銅退已成為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銅線的傳輸性能無法滿足數據流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光纖通信逐步替代銅線電路。銅線使用電子進行數據傳輸,而光纖使用光子。光比電速度快,光纖可以提供更高的帶寬,光通信在傳輸速度、衰減、抗干擾、抗腐蝕、重量體積等性能指標更佳。光纖電纜傳輸數據的速度遠遠高于銅線,與銅線的 40Gbps 帶寬相比,光纖帶寬已超過60Tbps,相差千倍以上。在數據信號衰減方面,光纖可提供更好的信號耐久性,在超過 100 米的距離,光纖信號損失僅 3%,而銅線信號損失高達 94%。由于光纖由玻璃制成,因此光纖受腐蝕性化學物質的影響很小,也不受電磁干擾和功率波動的影響。光纖具有抗干擾、溫度波動和防潮的特性,可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