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立連接”為核心基礎。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連接從消費端向產業端滲透的過程,是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環節并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將生產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同。產業互聯網突破傳統產業參與主體線性信息傳導與被動型資源調度計劃的模式,打破產業主體之間的信息壁壘,構建新的供應關系,最終推動行業向分布式、去中心化方向發展。在產業互聯網的作用下,行業參與主體之間的資源與信息快速交互、響應,最終將重組產業網絡并形成價值生態。
提高生產效率,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根據宏觀經濟中的生產函數,GDP 增長的決定因素包括勞動力(L)、資本(K)和全要素生產率(TFP)。其中,勞動力指勞動力規模和質量;資本包括固定資產、資金、土地等有形資產和知識產權、軟件等無形資產;全要素生產率指在各種要素的投入量既定的情況下,通過提高使用效率而產生的額外的生產效率,代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網絡經濟從消費端深入滲透到生產端。遠未枯竭的“流量”:生產型“流量”的加入2014 年至 2018 年間,我國網民規模從 6.49 億增長為 8.29 億,增幅為 27.5%;網民的人均上網時間從每周 26.1 小時增長為每周 27.6 小時,增幅為 5.7%;而同一時間 段 全 國 移 動 互 聯 網 接 入 的 流 量 卻 從20.6EB 增 長 到 了 711.1EB , 增 幅 達3352%2——這意味著每個個體通過網絡(尤其是移動網絡)獲取和處理的信息量的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