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應用爆品,健康碼一周落地超百城。根據新華網報道,自2月11日杭州上線支付寶健康碼后,一周之內已經落地超過100城。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支付寶、阿里云加速研發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隨后,四川、浙江、海南實現全省覆蓋。截至2月19日,騰訊健康碼深圳用戶已超過800萬人,健康自查服務用戶超1億,覆蓋超過7億民眾。健康碼的應用和推行,既充分顯現了數據資產的重要價值,也彰顯了此次疫情將是中國大數據紅利的開始。
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4月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臵體制機制的意見》將數據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這對于全面深度釋放數字紅利意義重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期演變與發生,既反映了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凸顯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滯后性和加快推進的緊迫性。
數據價值顯現,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多個方面給中國經濟帶來沖擊。我們認為數字經濟因其高技術、高滲透、高融合等方面的特性,將是推動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據國家統計局披露,我國GDP規模從2002年12.17萬億增長到2019年99.09萬億,累計增長714.22%,復合增速13.13%;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02年1.22萬億增長到2019年35.84萬億元,累計增長2837.70%,復合增速22.00%;數字經濟增速遠高于GDP增速,對應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從2002年10.30%提升到2019年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