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超高清視頻助力電視大屏價值回歸(26頁)

超高清是相較于高清更高標準的視頻圖像顯示技術,是未來視頻圖像顯示技術的演進方向。視頻從畫質清晰度感覺上劃分,一般分為標清(Standard Definition)、高清(HighDefinition)、全高清(Full High Definition)、超高清(Ultra High Definition)這幾種效果。其中,標清即通常俗稱的 480P,分辨率為 640*480,是廣播電視和 DVD 的標準視頻顯示格式;高清中的 720P,分辨率為 1280*720,是 HDVD 和低畫質藍光的標準格式;真正意義的高清,即全高清(FHD/1080P/2K),對應的分辨率為 1920*1080,是藍光的標準視頻顯示格式;而超高清的 4K 和 8K,分辨率分辨則達到了 3840*2160 和 7680*4320,像素則達到了 830 萬和 3300 萬,理論上清晰度是全高清的 4 倍和 16 倍。

超高清提升的不僅僅是分辨率這單一維度的標準,還需從高幀率、高色深、寬色域、高動態范圍、三維聲多維度提升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超高清。1)高分辨率決定清晰度:高分辨率意味著更豐富的畫面層次,并能呈現更多的畫面細節;2)高幀率決定流暢度:更高的刷新頻率能夠使得動作場景更加流暢逼真;3)高色深決定顏色漸變平滑度:色彩深度越高,不同顏色種類之間的過渡色越多,圖像上顯示的色彩過渡會因此展示得更加平滑;4)寬色域決定顏色種類豐富度:色域越寬,代表能夠顯示出的顏色種類就越多,也將更接近自然界的色彩;5)高動態范圍(HDR)決定明暗對比度:通過合成不同曝光時間下的圖像,能夠同時呈現圖像中高光處和黑暗處的細節,以更好的反映出真實環境中的視覺效果;6)三維聲帶來更真實的臨場感:三維聲營造多方位的聲音源,塑造更加真實的臨場感,也是超高清音視頻為觀眾提供極致觀看體驗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歷史看,電視屏幕分辨率技術平均 7 年換代一次,目前全球正處于超高清電視機開始全面普及的階段。根據 IHS Markit 統計的全球 60 寸及以上電視面板出貨量的數據,90 年代末至 2004 年屬于高清電視時代,2001 年 60 寸及以上高清電視面板出貨量普及率達到了 100%,并從 2004 年以后開始隨著全高清電視鋪貨逐漸下滑;2005 年至2012 年為全高清電視時代,2009 年 60 寸及以上全高清電視面板出貨量普及率達到了100%,并從 2012 年以后開始隨著超高清電視鋪貨逐漸下滑。電視面板分辨率從高清到全高清,再到超高清時代,技術迭代的時間平均為 7 年左右。2018 年,60 寸及以上4K 電視面板的全球出貨量份額達到了 99%,標志著電視面板開始進入了全面普及超高清的時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