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社會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產物,是促進人類進步的重要技術形態。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于世界經濟而言,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都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于社會進步而言,人工智能技術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技術和思路,將人工智能運用于社會治理中,是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減少治理干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于日常生活而言,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移動支付等領域,未來人工智能技術還將在教育、醫療、出行等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里發揮更為顯著的作用,為普通民眾提供覆蓋更廣、體驗感更優、便利性更佳的生活服務。
2019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問時首次提出了“智能+”概念,在人工智能連續三年出現在總理的報告后,“智能+”的概念首次被寫入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已經進入新的“智能化”階段,中國各行各業的優秀企業在經過了幾年乃至十幾年時間的“數字化”轉型后,已經為智能化升級打下了一定基礎。而企業要在新的智能化時代繼續保持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充分各個環節、要素及參與者的全方位數據,通過實現云邊端一體的打通,從海量的數據中篩選有價值的部分,將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在整個產業鏈條上進行靈活調用,以此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解決關鍵痛點,創造新的價值。
2018年,人工智能相關公司總數達到2167家。人工智能企業可劃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以AI芯片、計算機語言、算法架構等研發為主;技術層以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算法研發為主;應用層以AI技術集成與應用開發為主。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調研數據,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多集中在應用層,技術層和基礎層企業占比相對較小;從技術類型分布來看,涉及機器學習、大數據、云計算和機器人技術的公司較多,整體分布相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