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發電:水能—動能—電能;水力發電三要素:流量、水位、水輪機效率。水電出力功率取決于水輪機的流量、水庫上下游水位差,水輪機組的效率。水輪機的出庫流量與入庫流量和水位情況相關,入庫流量與來水情況密切相關,其與上游的天氣(降雨量和氣溫)相關;水庫上下游水位差取決于整個流域的資源稟賦和大壩建設點地勢情況。總結來看,流經水輪機的流量越大、大壩上下游的水位差越大、發電時間越長,則發電量越多。
水電站肩負著防洪、興利的重任,汛期的來水調度對水電站發電量影響較大。其在汛期來水較多時,需要綜合考慮防洪水位和水電發電的關系,根據上、下游水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來水情況,有計劃的控制下泄流量,并非以發電為首位,極端情況時,關閉閘門以抵抗洪訊會導致發電機組利用小時數減少,正常狀態時來水豐枯會直接影響汛期發電量。
水能資源豐富,總量位居世界首位。根據國家發改委全國水利資源復查結果,僅考慮理論蘊藏量在 1 萬 kW 及以上的河流,中國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 6.08 萬億千瓦時,平均功率為 6.94 億千瓦;單站裝機容量 500 千瓦及以上水電站的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 5.42 億千瓦,年發電量為 2.47 萬億千瓦時。我國水力資源總量居世界首位,理論蘊藏量和技術可開發分別占全球總量的 15%、17%。根據中電聯數據,截至 2018 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 3.5 億千瓦,占技術可開發量的 65%。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 17764億千瓦時,其中水電發電量 12329 億千瓦時,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