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價格是裝備承制單位為軍隊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的貨幣表現,包括裝備的科研價格、購置價格、維修價格等。商品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企業實際勞動量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獲得額外收益,激勵企業改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釋放企業生產力和勞動活力。因此價格機制的合理性對裝備生產上下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定價機制改革更是采辦體系市場化的重要體現。
裝備價格對國防資源配置起到杠桿作用,對裝備采購質量效應的提升意義重大。裝備價格的表價職能使裝備價格盡量正確地反映裝備的內在價值量,對于裝備需求決策特別是需求數量的大小具有重要標度價值功能。裝備價格作為一種信息載體,能夠反映和傳遞設備科研生產的宏觀與微觀經濟信息。同時裝備價格作為激勵與約束,促使軍工企業采用最節省成本的生產方法把可得到的資源用于最有價值的目的。裝備價格反映經濟主體利益,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國家裝備經費的投入量,決定著軍隊裝備建設的質量與數量,也決定著承制單位的效益、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裝備價格貫穿于武器裝備建設的各項環節。裝備價格本身要順應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客觀規律,著力實現效費最佳結合;裝備全壽命費用具有先天性,因此控制價格要從源頭抓起;價格機制是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機制;裝備價格通過采辦體系統籌兼顧國家、軍隊和企業三方關系,連接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