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出境游專題-OTA與差異化經營的旅行社(27頁)

海外 OTA 經歷互聯網泡沫大浪淘沙,形成各自穩定的業務結構和市場份額。現代旅行社起源于 1841 年;20 世紀初,Thomas Cook、美國運通、比利時鐵路臥車成為世界旅行代理業的三大公司。20 世紀 60 年代,大眾旅游時代使旅行社成為航空公司分銷和預定機票的重要渠道,并由此分化出旅游零售商和旅游批發商。20 世紀 90 年代,旅行社進入集團化時期,在線旅游平臺出現,傳統線下代理商銷售模式轉為線上。2000 年,一批在線旅游平臺(例如印度最大在線旅游公司 Make My Trip)隨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而被資本面淘汰,經歷并購浪潮后,Priceline(2018 年 2 月更名為 Booking Holding)、Trip Advisor、Expedia 等成為行業巨頭,并發展出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

Booking:專注機酒,外延擴張打開歐洲市場。Booking Holding(原 Priceline,以下簡稱 Booking):客戶反向定價,在線旅游C2B模式開創者。Booking創立于 1998年,1999年納斯達克上市,旗下包括 booking.com、priceline.com、Kayak 和 Open Table 等六個品牌,向全球用戶提供酒店、機票、租車、旅游打包產品等在線預訂服務。Booking 是在線旅游 C2B 商業模式開創者,它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信息平臺,以便交易,同時提取一定傭金。

Expedia:批發模式為主,并購貢獻業績增量。Expedia:批發模式為主,業務龐雜,品牌多元化。Expedia 于 1996 誕生于微軟,1999年分拆獨立上市,Expedia 業務模式分為兩種:以供應商規定的價格出售產品后按一定比例收取傭金稱為代理( Agency)模式;以固定的價格從供應商獲取產品,銷售后賺取差價,稱為批發商(Merchant)模式。

核心 OTA 預定量增長 10%,并購業務貢獻明顯。2016 和 2017 年,Expedia 核心OTA 預定量分別達到 660.63 億元(+22%)和 727.01 億美元(+10%),占比均在 80%以上,增量主要來自 2015 年新并購的企業 Orbitz、Home Away 和 Brand Expedia。公司經營數據顯示,2016 年 Expedia 酒店業務營收增長和間夜量增長中分別有 21%和 16%來自于新收購的業務;此外收購業務為機票營收增長貢獻 21%。2015 年收購的 Orbitz 在2016 年為核心 OTA 增加 2.64 億元調整后 EBITDA。

在收入結構方面,高毛利酒店業務份額不斷擴大。過去十年廉價航空的發展使 OTA 機票預訂毛利下滑,2017 年,Expedia 航空機票預訂收入同比增長 1%,銷售量增長 4%,單張機票平均收入下滑 3%。于此相對,酒店業務大放異彩,2017 年,受合并品牌HomeAway 和 EAN 帶動,酒店住宿收入同比增長 14%,居住間夜量增長 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