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成本逐年上升,生產率提高緩慢。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大到汽車,小到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建筑業的建造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研究基礎設施和房屋的高級研究員賈恩? 米施克(Jan Mischke)指出,在過去的 60 年里,制造業的生產率增長了 7 倍,而建筑業的生產率卻幾乎維持不變。
傳統模式根深蒂固,裝配式難以一蹴而就。三次工業革命推動工業效率大大提高。蒸汽機的出現使機器代替了人力,電力的廣泛應用推動了以流水線為基礎的規模化生產,計算機的出現讓自動化在工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次生產效率的提高都離不開革命性的創新,而建筑行業的革新趨勢就是發展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是通過工廠生產預制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墻等建筑構件,并經過養護、驗收合格后運輸至現場,再進行安裝施工的方式,雖然初期成本較高,但長期來看能發揮建筑業的規模效應。因此包括 KATERRA 在內的建筑科技公司開始往裝配式的方向靠攏,希望由此來發揮標準化和工業化的優勢,降低增量成本。
建筑需求更新換代慢,科技創新少用武之地。裝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訂單來攤銷前期成本,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米施克指出,建筑工廠要實現盈利,一年必須要有 3000 到 5000 套新的預制裝配式住房訂單,而且這些房屋的配送范圍要在工廠的兩小時車程之內。在美國,隨著千禧一代年紀漸增,房屋需求很大。然而,大多數的房屋需求是在城市里,而在城市,土地資源稀缺等因素限制了裝配式建筑的市場。畢竟,房屋不像手機,人們無法直接將舊款房屋丟在抽屜里,然后跑去入手新鮮出爐的最新款。
創始人資歷豐富,收割人才促發展。KATERRA 的三位創始人分別是:Michael Marks、Jim Davidson 和 Fritz H. Wolff。第一位是私募股權界知名人士,曾任特斯拉臨時 CEO,也曾掌舵消費電子制造巨頭偉創力;第二位是科技投資巨頭銀湖的創始合伙人之一;第三位是原房產投資公司沃爾夫公司的執行董事長。除此之外,美籍華人 John Hui 作為富士康的首席戰略官也是董事會成員之一,他同時也是 SMART 的董事會主席,具有豐富的管理、領導以及改革的經驗。KATERRA 公司擁有相對年輕、經驗豐富且多元化的董事會成員,目前有 1300 多名員工,并且吸引了來自蘋果、谷歌、惠普、諾基亞、Sandisk 和偉創力等知名公司的高級領導和人才。在 KATERRA的企業文化中,重視性別和文化多樣性,并且致力于建立一個無國界的全球團隊,將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融合起來。
軟銀領投 D 輪融資,估值超 30 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KATERRA 公司在接觸軟銀前計劃融資 4-5 億美金,但軟銀鼓勵其加速全球擴張,并領投 8.65 億美金,不僅讓公司 C 輪融得的 1.6 億美金一下子相形見絀,也把KATERRA 的估值抬升到了 30 億+美金。在軟銀進入前,已投資 KATERRA 的機構包括德豐杰(DFJ Growth)、Khosla Ventures、富士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