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逐漸增加,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四分之一。隨著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國物聯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大力發展,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同時,各相關企業也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和應用的基礎。根據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物聯網年度報告》以及公開資料查詢的數據顯示,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從2009年的1700億元躍升至 2017年的115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6.9%。
物聯網概念的提出與轉變、物聯網與傳感網、泛在網的區別與聯系。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主要是通過傳感器、通信模塊以及芯片等感知設備將物體進行聯網。國內外普遍認為,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時,第一次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隨著時間的發展,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報告中,又重新定義了物聯網的意義和范疇。
物聯網產業發展所涉及的幾項技術。物聯網產業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所涉及的技術也多種多樣,從感知技術到傳輸技術,最終到數據分析、處理與挖掘等多種技術,精確地實現每一項技術都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且每一項技術的實現,都需要各種其余技術配合完成,以下列舉了物聯網產業發展中涉及的幾項技術。
物聯網產業的四層架構,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將應用層分為了十大領域。本報告將物聯網的技術架構分為四層,分別為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其中,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底層,是物聯網應用和發展的基礎。利用RFID技術、傳感等技術,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及控制等。物聯網的傳輸層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無線傳輸可按距離分為短距離傳輸和長距離傳輸,本報告主要講述無線傳輸。物聯網的平臺層分為四大平臺,分別為連接管理平臺、設備管理平臺、應用使能平臺和業務分析平臺。平臺層用于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后應用于各個行業。億歐智庫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將物聯網應用層分為十大領域,分別為物流、交通、安防、能源、醫療、建筑、制造、家居、零售以及農業,本報告旨在將各領域如何應用物聯網技術闡述清楚,故排名沒有先后。
MCU和MEME是感知層發展最重要的兩項技術。物聯網的感知層包括基礎芯片、傳感器以及RFID、二維碼等感知裝置,而傳統的感知裝置如溫濕度傳感器、RFID等早已發展較成熟,本報告將不再描述。伴隨著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新型傳感器、芯片的需求逐漸增大,因此對其尺寸和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MCU( Micro Control Unit ,微控制單元)和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微機電系統)由于其高性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優勢,得到了全面發展,成為感知層發展最重要的兩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