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物業行業報告-淺灘臥龍終得水(32頁)

物業費市場化定價雖打開制度空間,但現實操作有難度。盡管2014 年國家發改委放開了物業費定價,但全國各地仍普遍存在物業費限價政策。雖然物業費指導價并沒有完全限死價格,譬如廣州、杭州都存在不少超過物業費指導價的住宅小區,但仍對物業費市場化定價造成了一定障礙。此外,廣大業主群體對于物業費漲價普遍存在抗拒心理,物業公司如果提價過多,業委會也有權組織投票決定是否更換物業公司。但若受制于成本端,被迫降低物業服務質量,業主又將成為受損群體。物業公司與業主的雙向選擇博弈困局客觀存在。市場化定價的進程雖然邁出制度性一步,但前方遇到的阻力并不小。物業公司希望通過簡單提價模式提升收入并非易事。

營改增后稅負壓力有增有減。在實施營改增之后,對以一般納稅人為主的較大規模物業管理企業稅率從原來繳納5%的營業稅調整為6%的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征收3%的增值稅。單論一般納稅人為主的較大規模物業管理企業,由于物業服務公司主要成本為人員費用、公用設施設備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清潔衛生費、秩序維護費、辦公費用與綠化養護費,其中能取得可抵扣進項發票數量較少,特別是占比較大的人工成本不易取得進項抵扣發票,容易出現進項稅額存在不足的情況。尤其對于實行酬金制結算的物業服務公司,相比與實施外包干制的物業服務公司缺少因項目工程外包而形成上下游之間的抵扣鏈條,所承擔的稅務負擔更重,實際經營過程中容易產生賦稅反而比“營改增”之前增加的情況,導致企業利潤的下降。而實行外包干制的物業服務公司因為工程外包可以取得一定比率、真實合法的扣稅憑證,有可能實現稅負的降低。

物業管理的定義及分類。物業管理是指物業管理經營人受物業所有人或使用人的委托,運用現代管理與服務技術,按照委托管理合同,對已投入使用的各類物業實施企業化、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為物業的產權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務,創造安全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環境,提高物業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實現物業的保值增值。物業管理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其使用特征可分為居住物業(如住宅小區、公寓、別墅等)、商業物業(綜合樓、寫字樓、酒店、賓館、商業中心等)、工業物業(工業廠房、倉庫等)、其他用途物業(醫院、學校等)。

基礎物業服務有兩種計費方式:包干制和酬金制。酬金制是指在預收的物業服務資金中按約定比例或者約定數額提取酬金支付給物業企業,其余全部用于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支出,結余或者不足均由業主享有或者承擔的物業服務計費方式;包干制是指由業主向物業企業支付固定的物業服務費用,盈余或者虧損均由物業企業享有或者承擔的物業服務計費方式。兩者的主要差異在于盈虧承擔主體差異以及資金管理透明度的不同。包干制下,業主無權干預企業對所收取物業費的使用,而酬金制下,企業酬金以外的物業費必須存放于專門的賬戶,且業主有權進行監管。

基礎物業服務仍是物管百強企業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從2014 年-2017 年的百強企業營業收入構成來看,基礎物業服務收入業績貢獻度維持在80%左右,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幾年由于百強企業普遍采取“內生+外延”式擴張,基礎物業服務收入逐年增加,2017 年高達60703.7 萬元,同比增長16.9%,2014 年-2017 年間百強企業基礎物業服務營業收入均值年復合增長率為21.6%。從凈利潤均值來看,百強企業凈利潤持續增長,基礎物業服務凈利潤占比逐年下降,主要由于基礎性物業服務費提升存在一定難度且物業服務業務的毛利率較低,利潤空間受限所致。2017 年百強企業基礎物業服務凈利潤均值為3343.9 萬元,占企業平均凈利潤的58.3%,是凈利潤的主要來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