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通迅行業專題-SDN NFV(36頁)

傳統網絡架構已經無法滿足大連接、大容量、新業務發展需求,SDN/NFV 化迫在眉睫。隨著“大物移云”社會的到來,基于各類終端的數據流量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生活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是以智能終端、物聯網為代表的終端數量以及以視頻、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不同性質流量的爆發式增長。

網絡創新困難,網絡與業務分離,無法適應新的網絡需求:云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興起對同一張網絡在速度、接入、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而傳統的網絡需要持續數年從架構、硬件到軟件的引入、調整、更新,才能滿足新業務的需求。由于IP 網絡采用“垂直集成”的模式,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深度耦合,且在分布式網絡控制機制下,導致任何一個新技術的引入都嚴重依賴現有網絡設備,并且需要多個設備同步更新,使得新技術的部署周期較長(通常需要3~5 年),嚴重制約網絡的演進發展。

網絡設備日益臃腫,實現復雜度顯著增加:在面對迅速膨脹、大量更新的網絡需求時,傳統的網絡是采用不斷添加新的硬件設備及平臺來進行應對,造成設備日益臃腫。而在設備要求支持的功能和業務越來越多的時候(目前IETF 發布的RFC 標準超過7000 個),目前采用“打補丁”式的演進策略的IP 分組技術,顯著提升實現的復雜度。

網絡結構龐雜,管理運維成本過高:鑒于IP 技術缺乏管理運維方面的設計,網絡在部署全局業務策略時,需要對每臺設備逐一進行手工配置。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和新業務的引入,這種模式很難實現對業務的高效管理。同時在對這個越來越復雜的網絡進行維護與管理時,又因為傳統網絡的“黑盒”架構使得很多調整無法實現而產生高額的成本。

專用設備成本過高,每次網絡升級運營要支出巨額資本,不利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網絡的設備絕大部分屬于硬件、軟件及平臺一體化,同時這些設備又屬于不同的硬件廠商,這些不同廠商之間設備的設計、集成、運行、維護以及更新日所需要的技術和資本投入已經成為通信運營商最大的成本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