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進口片強勢,下半年國產片揚威。2017 年是大眾眼中的進口片大年,諸多好萊塢大作上映,讓人們對2017 年的進口票房充滿了期待。從上半年的票房表現來看,進口片確實扮演了一枝獨秀的角色。自春節檔這個傳統的國產片保護檔期之后,進口片的表現就開始將國產片遠遠甩在身后。一直持續了整個上半年。其中,進口片在3 月份統治力最強,票房占比達到93%,至4 月有所回落,5-6 月進口片又重回強勢。整體來看,2017 年上半年的進口片占比約為61%,所獲票房較2016 年上半年同增34%,達到155.3 億元(不含服務費)。
國產片質量提升明顯。國產片成績的背后,今年表現出的一個可喜的變化在于整體質量有明顯的提升。我們統計了2015 年至2017 年國產片票房前30 名的電影,匯總其貓眼和豆瓣評分。
二八現象嚴重,票房向頭部電影集中。觀眾審美品位的提升,還體現在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票房的二八現象較為嚴重,票房在向頭部電影集中。我們匯總了近三年Top10 票房在總票房的占比,今年這個比例上升明顯。
單片、單檔期票房空間被打開,提升從業者信心。回顧2017 年的票房,必須要提到的電影是《戰狼2》以及《羞羞的鐵拳》。a)、《戰狼2》打破了中國電影單片票房空間的天花板,并將其提升了一大截。在《戰狼2》之前,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保持者為《美人魚》,票房為33.86 億元,《戰狼2》將這個紀錄直接提升至56.82 億元,漲幅達68%,且《美人魚》的紀錄僅保持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這無疑極大地提升了從業者的信心。
類型片進一步成熟,完成度提升,豐富度拓展。本年國產片在類型化方面進行了諸多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和成績。其中:a)、《戰狼2》進一步開拓了軍事動作類型題材的市場空間,成為此題材的代表作。商業化的軍事動作題材電影在中國起步較晚,2015 年的《戰狼》是開端之作,2016 年《湄公河行動》的優異表現提振了業界的信心,2017 年的《戰狼2》則成為了現象級電影,其成功也意味著軍事動作類型題材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廣闊空間,同時其在制作上的精良也為后來者提供了良好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