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專題(26頁)

在線電影票務:垂直領域的O2O商業模式。在線電影票務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和購買電影票的過程。用戶通過電影票在線售票平臺可以完成選片、在線選座、支付等完整過程,利用收到的電子兌換碼到影院換取電影票進行線下觀看。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屬于專注電影細分市場的O2O商業模式。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可分為六類:(1)專業票務類:以貓眼、娛票兒、淘票票和格瓦拉為代表的垂直電影票務平臺;(2)生活服務類:以百度糯米為代表的團購電商平臺;(3)社區類:以豆瓣電影、時光網為代表,由電影資訊、影評平臺發展而來;(4)入口類:如高德地圖(與摳電影合作)、支付寶(導流淘票票)等,場景建連接度高,可實現無縫切換,多為其他票務平臺導流;(5)電商類:如京東電影票服務,具流量優勢,但場景間存在較大切換差距,發展規模較小;(6)院線類:以萬達電影網、星美電影網為代表,由院線自營票務平臺直接把控影院資源。目前,在線電影購票平臺以專業票務類和生活服務類為主。

行業發展歷程。我們認為在線電影票務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為:確立在線選座商業模式、拓展影院合作范圍的1.0時代;燒錢補貼搶占用戶、向產業鏈上下游滲透的2.0時代;以及差異化經營、挖掘盈利模式的3.0時代。1.0時代(2008-2012年):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在智能硬件和第三支付普及的背景下產生。2008年,格瓦拉成立并在2010年率先推出在線選座服務。2010年,《阿凡達》一票難求的狀況側面推動了在線購票的發展, 2011年起,蜘蛛電影、摳電影、美團電影等相繼成立,眾多中小廠商進入市場。這一階段在線電影票務行業的特點是:(1)線上電影票購買以團購為主,在線選座形式誕生;(2)票務平臺跑馬圈地、積極擴大合作影院范圍,最初與影院合作的形式主要是保量包銷,即在線票務平臺承諾在一個時間段內幫助影院賣出一定金額的電影票,以便與影院達成長期合作,完成金額的多少影響最終結算價格。

行業現狀:市場飽和、集中度高,大幅補貼或難再現。在線購票已成為用戶購買電影票的主流方式。隨著各平臺的大力推廣,用戶在線購票的習慣快速形成。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數據,2015年,在線電影票務收入規模達317.6億元,同比增長134%,連續兩年增長在100%以上。至2017Q1,在線購票滲透率已達82%,較2012年12%的比例大幅提升。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形成“BAT+M”四分格局。2016年,在線電影票務行業CR4達82.2%,其中微影時代(娛票兒+格瓦拉)市場份額25.1%,貓眼電影、淘票票及百度糯米市場份額分別為24.3%、17.3%和15.5%。燒錢補貼使得較多中小平臺逐漸退出,市場格局趨于穩定, CR4長期穩定在70%以上,未來不排除巨頭間進行進一步整合的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