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商特賣專題-尾貨紅海外的入口(31頁)

供給端:上游生產企業存貨累積,去庫存訴求強烈。從供給方面看,網絡限時特賣商品主要源于上游生產商的去庫存需求。以特賣市場主要品類服裝為例,我國服裝生產制造企業普遍采取以量取勝的粗獷式生產方式,上游通過大規模生產以防止缺貨,而在銷售渠道上普遍采用“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多層級模式,各環節主要以預估銷量方式決定訂貨量,供應鏈信息化建設落后,容易產生存貨積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2017 年7 月底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存貨累計值達2069.7億元,同比增長5.50%。面臨大量的存貨累積,服裝業具備強烈去庫存需求,在過去往往通過線下門店打折的方式清理庫存。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電商亦成為了服裝業去庫存的重要渠道,而“限時”的屬性使得打折促銷對品牌價格體系沖擊非常有限。

需求端: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商品,限時特賣同時滿足品質與廉價需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網絡購物不再僅僅著眼于商品的廉價屬性,而對商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價比成為消費者在網絡購物的重要追求。根據艾瑞咨詢2016 年《中國網購用戶行為及偏好研究報告》,商品質量與價格為網購用戶最為看重的兩大因素。而限時特賣電商既通過深度折扣,滿足了消費者對商品的廉價要求,又通過品牌特賣、提供正品保險等措施保障了商品品牌與質量,滿足了消費者對商品的品質要求,因而受到了廣大網購用戶的歡迎。

品類與客群構成:女性消費易受打折信息影響,服飾、化妝品成為主流。從消費心理上看,限時限量特點營造了 “饑餓營銷”氛圍,更符合女性消費心理。根據零點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進行的針對18~35 歲青年女性的《都市青年女性消費面面觀系列研究》報告顯示,打折促銷容易引發女性沖動消費,受打折影響而購買過不需要或不打算買的商品的女性比例高達56%。從特賣電商用戶性別構成看,根據易觀千帆數據,唯品會女性用戶占比接近70%,顯著高于其他主流B2C 電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