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跨境電商出口深度研究-海外零售日薄西山(59頁)

歐美實體零售全面下行,海外線上消費快速擴容。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的真正競爭對手不是國內同行,而是全球各國的“沃爾瑪”、“梅西百貨”們(線下零售商),行業增長的動力是對國外線下零售商巨大存量市場的滲透。電商擴容正在全球演繹存量博弈。從市場全局來看,據美國商務部普查局數據,16 年美國網購零售額增速達11.6%,高達同期社會零售總額增速1.5%的8 倍。16 年英國零售市場整體同樣低迷,但線上消費仍然保持13.4%增長速度。其他主要發達國家也基本保持了同樣趨勢,2016 年法國線上零售額與總體零售額增速分別為10.4%、1.4%;德國線上零售額與總體零售額增速分別為11.8%、2.3%;日本線上零售額與總體零售額增速分別為8.4%、0.8%,線上零售大步前進成為大勢所趨。

效率至上、以銷定產,跨境電商持續替代傳統外貿。我們將國內商品外貿出口方式分為三類 :1)傳統外貿出口:貿易商詢盤回復后,簽訂合同、安排生產,并進行海關清關、訂船運輸,最后進行銀行收匯、辦理出口退稅等,完成訂單。2)跨境電商B2B 出口:國內貿易商將商品通過自有或三方平臺售賣給海外經銷商,海外經銷商再通過各種渠道銷售到消費者,主要企業有阿里巴巴國際站、敦煌網等。3)跨境電商B2C 出口:國內商家將商品通過自有或三方平臺直接售賣給海外消費者,主要有平臺型Amazon、速賣通、eBay、wish,自營型平臺環球易購、棒谷、執御等。

由代工走向品牌,跨境電商推動中國品牌彎道超車。傳統貿易有品牌壁壘,“世界工廠”中國的供應鏈優勢難以向品牌端延伸,利潤空間小。1)傳統線下模式品牌壁壘高,在海外市場推出新品牌成功難度大:想要在海外創建成功品牌,需要在營銷上長期投入,投入海外法務稅務相關準備;需要研究選擇每一個地區的優質渠道,因地制宜;還需要在渠道上層層鋪開,打通銷售的各個環節,與海外的本土品牌在終端渠道環節激烈競爭。2)OEM/ODM利潤薄:創建品牌難度大,我國優質供應鏈以代工模式為主。代工性質限制了出口利潤空間,微笑曲線右側的品牌紅利仍為跨國公司享有。海外線下市場飽和,競爭力度大,國內企業雖有供應鏈優勢,但后來者想要居上頗有難度。跨境電商有無窮展示性,中國優質供應鏈彎道超車。1)無窮展示性:電商渠道不存在物理空間限制,不存在終端渠道層面“你有我無”的門店數量限制,供應鏈的優勢更容易體現。2)渠道成本低: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賣家繞開了代理商或多級分銷渠道建設,節約了大量銷售資源。這兩點削弱了原先優勢品牌的壁壘,為中國供應商孵化的自主新品牌提供了可能。跨境電商替代中國傳統出口、電商無限展示性推動中國企業由制造端走向品牌端。行業宏觀層面的發展情況,構成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有著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互聯網技術、電商運營能力,配合“一帶一路”東風,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因此率先搶占海外電商市場紅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