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少兒編程專題-人工智能下新藍海(28頁)

少兒編程是人人都可以學的零基礎的編程。國內外小學生編程早就出現了,信息技術奧數也一直存在,但是這些編程語言基本與程序員編寫的程序接軌,并不適合所有兒童學習,編程教育也就沒能在K12教育中推廣開。事實上,少兒編程不拘泥于采用哪種計算機語言,也不一定要使用計算機語言,凡是能鍛煉編程思維的符號或圖形化系統都可以作為編程語言。從本質上來講,少兒編程是為了普及編程而設計的編程方式,是人人都可以學的零基礎的編程。?

圖形化與游戲化編程成為少兒編程的主流。最早出現的適合兒童編程教育的語言是LOGO語言,起源于MIT人工智能研究室。這是一種與自然語言非常接近的早期編程語言,通過繪圖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編程的興趣與思維方式,但是對于兒童來將仍然有些晦澀難懂。在此基礎上,MIT推出了另一套程序語言Scratch,它不需要像傳統的編程軟件那樣逐行輸入代碼,而是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堆疊”程序,創造帶交互性的故事、動畫、游戲、音樂等。Scratch以圖形化和游戲化的方式將少兒編程真正推廣開來,大多數國家的少兒編程項目都是以此為基礎,其官網注冊人數近2000萬。

機器人技術為少兒編程發展提供新思路。將自己的代碼變成現實能夠很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編程的興趣。21世紀初,樂高與MIT合作開發了機器人發明系統RIS項目,致力于將孩子編好的程序帶入現實世界中。學生可以在電腦上寫程序,然后將代碼下載到他們搭建的機器人上。在此基礎上,隨后改進的編程機器人越來越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成為編程理念與兒童玩具的結合體,例如Wonder Workshop推出的Dash & Dot編程機器人已經成為了亞馬遜上評分最高的玩具之一。孩子需要通過想象機器人的行為動作來編輯相應的指令,“設計動作——發出一連串動作指令——機器人接收并完成指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編程思維的體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