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行業2016年回顧:1)供給側改革步伐不停。一方面,電視劇備案數在上升,獲得發行許可數卻在下降;另一方面,制作公司數量上升,甲證機構數持平,可見優質內容、制作機構依舊是少數。2)表現概況:收視率下滑、播放量大漲。傳統渠道上,2016 年全年省級衛視晚間電視劇收視率超過2%(csm52 城)的僅有《親愛的翻譯官》1 部作品,而2015 年有7 部;新媒體渠道上,2016 年播放量破100 億的作品高達10 部,相較2015 年僅1 部作品突破120 億的情況進步巨大。內容方面,古裝、近代、都市題材各有千秋。3)資本層面:并購熱度下降,但單起規模擴大。2016 年wind 媒體II 相關的并購事件有136 起,總并購金額867 億元,相比2015 年的196 起、1272 億元在數量和總體規模上均有下降。四個傳媒子板塊中,電影與娛樂板塊上市公司公告的并購有79 起、總金額為759 億元,金額數相對2015 年有較為明顯增長。4)業績層面:上市公司內生凈利潤普遍實現平穩增長。2016 年前三季度,申萬影視動漫板塊實現營業總收入379 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4 億元,剔除中國電影、上海電影、幸福藍海三支新股影響后,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0.1%和24.9%。
行業動態啟示錄:1)IP 群起,流量暴增、口碑難復。總結2016 年IP 劇整體表現,我們認為核心有兩點:IP 的吸睛導流能力仍然毋庸置疑,頭部IP 劇在新媒體上大多具有突出表現,這一點從網絡播放量排行榜前10 的作品名單和視頻網站付費用戶數的激增中可看出;盡管IP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優于上年情況,但卻難有單部作品獲得《花千骨》、《羋月傳》這樣的“劇王”稱號,除去上半年的《歡樂頌》外,也鮮見IP 作品獲得高口碑。2)會員付費漸成氣候,劇集售價突破天花板。2016 年有效付費會員數突破7500 萬,增速達241%,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付費市場,且2017 年付費用戶規模有望超過1 億。2015年中國在線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為51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70%;2016-2017年估測市場規模分別突破100 億、145 億,保持50%以上復合增速。3)IP、卡司成本高企,壓縮毛利。盡管電視劇售價屢創新高,但是影視公司的毛利率卻在逐年下滑,行業平均水平已經由前兩年的40+%下降至30+%,究其根本是近年上游IP 授權價格與明星片酬快速增長。4)政策監管趨嚴。2016 年相關政策有所收緊,例如綜藝領域的限娃令、限外令,影視劇領域的網絡劇線上線下統一標準、《電視劇制作通則》、《電影產業促進法》以及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票房與營收關系并嚴控明星證券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