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半導體單晶硅片行業研究(31頁)

全球半導體硅片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漲
由于2016年全年全球DRAM和3D NAND Flash出貨量增加以及硅片國際大廠產能有限,再加上大陸投資的大尺寸硅片項目未能實現出貨,導致全球半導體硅片供應吃緊,國際上前幾大硅片供應商的產能利用率均達到100%。三大半導體硅片廠均宣布將調漲2017年Q1的12英寸硅片價格10~20%。

半導體材料硅片占比最高,為巨頭壟斷
近些年來,硅晶圓片占半導體材料市場的比重基本保持穩定,比重為34%左右。2015年全球半導體硅片市場規模約為80億美元,是占比最大的IC制造材料。日本的Shin-Etsu和Sumco的銷售占比超過50%,中國臺灣的環球晶圓在2016年先后并購了Topsil和SunEdisonSemi,成為了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硅片供應商,目前前六大硅片廠的銷售份額達到92%,半導體硅片市場一直被巨頭壟斷。

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不斷擴張,硅片供不應求將成為常態
IC Insights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營運中的12寸(300mm)晶圓廠數量持續成長,在2016年可達到100座,到2020年底,預期全球應用于IC 生產的12寸晶圓廠總數達到117座,若18寸(450mm)晶圓邁入量產,12寸晶圓廠的高峰數量可達到125座左右。由于12英寸(300mm)的硅片主要是用來生產邏輯芯片和記憶芯片,并且DRAM與NAND閃存等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可達7.3%,產值將從去年的773億美元擴增至1,099億美元,增長率達到42.2%,因此,全球對于300mm大硅片的需求將持續擴張。預計未來幾年硅片的缺貨將是常態。

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快速,半導體硅片產業進口替代機會明顯
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經過30多年的大力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以及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三業及支撐配套業共同發展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格局。目前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快速,對上游原材料需求維持這一個較高的水平,近幾年對硅片及硅基材料的需求基本在130億元左右的水平,但12英寸硅片完全依賴進口,因此將來存在著較大的進口替代的可能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