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顯示仍然是消費電子領域手機之后的重要發展方向,頭部顯示、移動端設備和車載HUD三大領域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VR硬件的成熟,更多的創新在控制器端和內容端,17年游戲大廠的大作可能成為行業催化。整體正處于啟動期向高增長期轉型關鍵期,后一階段重在提升用戶體驗。AR從眼鏡向手機蔓延,伴隨支付寶紅包等應用的出現,預計攝像頭及投影技術的創新將在手機中應用。汽車HUD是專業領域的可行應用,結合手勢識別等操作的硬件預計將在未來完全替代控制盤。
汽車工業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確立,車廠推動自動駕駛,行業上游配合,電動化持續看好鋰電行業。未來十年汽車工業電動化提升是確定性事件,在電動化基礎上憑借先進ADAS逐步引入無人駕駛技術,同時,車內配備更多智能電子設備,人機交互、車聯網共建未來的乘車場景。除了傳統的整車廠,上游供應商大舉布局,提供計算基礎的芯片商業紛紛拿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英偉達發布由AI超級計算機、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基于云服務的3D地圖三個層面組成的自動駕駛平臺,競爭對手英特爾則發布了支持5G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平臺。電動化的另一面是新能源電動車將成為主流,鋰電相關產業鏈將持續收益。
生物識別在今年CES大放光彩,從手機到汽車、智能家居逐漸擴散。自從IPhone 5s引入指紋識別以來,指紋識別迅速增長。當下手機引進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眼球追蹤乃至分子識別等更強大的功能。今年汽車廠商開始搭載生物識別,從指紋識別到人臉識別均有搭載,諸如博世、大陸、克萊斯勒、樂視、英偉達等都推出了車載生物識別系統。未來的汽車安全設計將結合生物識別技術。我們認為汽車搭載生物識別的邊際效用更大,生物識別在汽車上的滲透率增速會更快。同樣,生物識別在智能家居、家庭機器人領域也開始出現。
聲學巨頭的戰爭開始打響,智能語音助手進入各大消費終端,背后的真相是人工智能的出入口。不僅僅是配備全景杜比聲的電視薈萃,CES涌現了大量出色與卓越的高保真音頻產品,并具備更多功能,諸如無線傳輸、降噪、健康監測、控制家電等。語音服務平臺的價值在于生態圈,集成第三方OEM語音助手,成為從市內的家居、戶外的汽車、隨身的手機等三個領域的語音服務集合中心。亞馬遜Alexa已經被超過7000家廠商和產品所使用,谷歌、微軟、三星、百度等巨頭也有所行動,蘋果、Facebook大量布局,巨頭間的聲學之戰已經拉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