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產業已形成全產業鏈優勢:與市場因為中國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特朗普的言論而擔憂中國電子產業未來的觀點不同,我們認為中國電子產業已經從最初的勞動力成本占優勢升級為在成本、資金、供應鏈、技術和人才等多方位形成全產業鏈優勢。憑借技術創新生態圈,中國已成為人工智能、物聯網作為主導的智能硬件的全球創新中心!電子板塊隨著產業的崛起而表現出色。未來建議重點關注消費電子、半導體、汽車電子三大板塊!
消費電子創新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業鏈重心已轉移到國內,國內也在多個環節達到了全球領先地位,國內供應鏈優勢不可動搖。國內企業已直接介入消費電子最領先的創新領域,如虹膜識別、雙攝、防水等,這直接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預期。建議持續關注消費電子創新趨勢,如:OLED、玻璃后蓋+不銹鋼中框、無線充電、雙電芯、人臉識別、SiP 模組。已率先使用于高端產品的雙攝、生物識別、防水等功能也有望進一步滲透。
半導體受益于國產化結構性調整:集成電路產業正進入后摩爾定律時代,未來將從四大方向進行革新:芯片設計、硅材料替代品、從現有晶體管中找出路及改變計算框架。其中, III-V 族化合物是替代硅材料的一大方向,量子計算、光芯片是計算框架的重要發展。大量的技術創新驅動半導體新一輪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上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內需市場的強力拉動,目前在個別環節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海外并購、擴產、技術升級等布局將帶來行業股價的持續催化劑。
汽車電子為電子企業帶來高速發展機遇:智能化、聯網化、新能源化是汽車產業未來三大發展趨勢,在三大趨勢下,汽車原有封閉供應鏈將被打破,科技公司有望快速切入新興汽車核心生態圈。新興汽車生態圈的各環節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高毛利水平,先發企業有望獲得高水平的收益。國內汽車品牌低價高配的策略相較于國外從高端車型開始向中低端滲透的策略而言更有助于推動汽車電子的高速發展,國內電子企業也已具備快速切入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