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下午6點,春雨醫生發布訃告,宣布其創始人兼CEO張銳先生于10月5日晚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4歲。
2011年春,身為網易副總編的張銳先生,感覺到“這是10年以來移動互聯網最好的一個機會”,錯過了太可惜,他決心創業。他找到負責有道字典的曾柏毅先生和自己的發小李光輝先生,三個人研究了美國APP商店里下載量排在前十健康類的產品,發現排名前十的有一半多是關于減肥飲食的,減肥類產品成了他們的創業首選。一個多月后,他們轉向了在線診療。
2011年7月,三個人湊了幾百萬,在海淀區768創意園里租了一間120平米的辦公室,正式開始研發春雨醫生,當年就拿到了藍馳創投合伙人陳維廣先生300萬美元的A輪投資,隨后藍馳創投又繼續跟投了春雨醫生的B輪、C輪,這樣看來藍馳創投是春雨醫生的伯樂了。
今天投投想與你分享的,便是之前陳維廣先生的一次演講,其中有涉及到他當時投資春雨醫生的一些思考與張銳先生帶給他的感悟。斯人已逝,緬懷張銳先生的同時,請你也要多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
1、超出想象
投資人和創業者或者公眾,看待項目的角度可能不一樣。
當我們說到春雨醫生以及看到醫療體系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判斷就是醫院體制已經不好了,醫院體制問題造成了患者無法獲得更好的服務。
醫療是商業保險是沒有辦法進入的行業,因為服務體制是扭曲的,當時我們研究醫療,移動醫療切入點基本在線上問診,很多朋友說線上靠譜嗎?沒有看到醫生,怎么解決患者的問題?我認為,創業者不是要為每個客戶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客戶最關注的問題。
最開始先線上問診解決小病,逐漸累計用戶。包括最近在線下設立了診所,當時我們看這個領域的時候,覺得創始人看市場要有不一樣的思維。
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之前是網易副總編輯,我們投他的時候,覺得他是一個做互聯網的人,能把線下的這一攤做好已經不錯了。可是現在春雨醫生已經做出一個生態來了,除了線上還有春雨診所、春雨國際,加上一個國內第一個專注投資移動醫療領域的基金,所以張銳把整個春雨生態做了一個形出來,真的是超出了我最初的判斷。他真的讓我明白,一個人如果能隨著公司成長而成長,最后做出來的事業和他的社會價值一定會遠超你的預料。
2、創業者容易陷入的三個誤區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公司都可以成為獨角獸,只要你夠勤奮。
但我不認為投資人一定要投獨角獸公司。有些人一定要投獨角獸公司,因為回報多,但投獨角獸公司要很多錢,而且后來容易被稀釋。比如滴滴估值如果是200億美元,你投了2億美元也只不過是占1%,如果換個中小規模的公司,估值10億美元,你投2億美元就可以占20%。
同樣每一位創業者也并不是都要做出一家獨角獸公司,因為獨角獸公司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的,創業者只要把事兒做好,你就一定會達到你要的那個目標。在向著你的目標進發的過程中,你千萬要避免自己陷入到這三個誤區當中:
第一個誤區,借勢等于跟熱點;現在有很多的媒體和大佬都強調說,你創業一定要借勢。如果說「豬」在風口一定會飛,那這又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早期創業者都是在跟風創業。
三年前電商是熱點,于是一下子就有很多創業者在做電商的項目。去年是O2O,創業者就都往O2O來涌,其實這個不是真正借勢。我個人覺得借勢就是,你如何借一個勢頭來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取用戶,那才是核心的借勢。
比如我們投的美麗說,美麗說他早期是做社區電商的,那他為什么能從幾百萬的用戶做到幾千萬的用戶,實際上他是借了微博的勢。春雨醫生也是一樣的,一開始其實張銳面對的挑戰挺大的,可是他借了醫改這個勢頭,很短的時間內把用戶從幾十萬拉升到幾千萬。
所以我想強調的借勢,不是說因為某某人都在做O2O,你就去做O2O,借勢是說你看你做的項目,能不能有一個更奇巧的方式,借一個勢頭,把你獲取用戶的成本降到最低,這是關鍵。
第二個誤區,創業就是不斷地試錯;我看到很多的創業者都跟投資人說,我們要有更多的試錯空間,你作為投資人應該給我更多的機會去試錯,因為創業就是試錯嘛,沒有人知道說這個創業項目會演變成什么樣子,所以你要給我足夠的試錯空間。
但我覺得你在這個試錯的過程中,什么時候應該堅持,什么時候應該放棄一個方向或者說是一個想法,這是最難的。其實試錯不是無限地試錯,或者說是兩三個月的試錯,關鍵還是在試錯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數據作為基礎。
我們發現國內的創業者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是不關注數據的采集。很多項目試錯了6個月后,然后回到董事會跟投資人說,我感覺我還得多試錯6個月,有的投資人會要求創業者拿出一些數據證明自己是可以再試錯的,而大量的創業者都沒辦法提供這方面的數據,或者對數據沒概念。所以我認為,要有足夠的試錯空間是沒錯的,但一定是要有數據作為基礎。
第三個誤區,早期創業一定先要打磨好產品;其實很多創業者都明白,要把產品做好,要把用戶增長做到位,可是在早期創業通常是人手不夠、資源不足等各種條件限制,你是不可能把產品、用戶體驗還有你的增長都完全做到位。這里就牽扯到一個取舍的問題。
我們之前投的唱吧,產品早期的時候,很多的用戶都給陳華反饋改進意見,但對陳華來說,他當時看市場,用戶增長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花在用戶增長方面,而諸如閃退等完善性的問題,他都留在了下次產品迭代的時候再去解決。
換句話說,作為一個創業者,你一定是要了解自己階段性的目標在哪兒,你一定是要有取舍的,因為你的資源是有限的。
來源:新京報、商業與生活、網易科技
投資人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