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資五年多來,我收到過無數的商業計劃,永遠是講“我規模有多大”、“我今天有多大”、“我未來能做多大”,還有“我有多快”。但從來沒有人說:我效率有多高———我今天效率有多高;未來我多快、多大以后,我效率有多高。互聯網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一個互聯網公司沒有人均10萬美元的利潤貢獻,就不是真正的互聯網公司。大和快的背后,是效率。不要被互聯網這層外衣給迷惑了。商業的本質,除了增長以外,還有效率。沒有效率的增長,不是慢性自殺,而是加速自殺。如何提高效率,包括五個方面:個人效率、組織效率、資產效率、戰略效率和創新效率。
個人效率提升
成長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你不想成長,誰能逼你。所以我們要問自己的企業,有沒有做成一個自我驅動的公司。
如果你覺得年底想晉升,就報名。不報名的人就一定不會晉升。能不能晉升兩級?行,你報名,你報名晉升兩級,我們就用兩級的標準來要求你。
對于這代人來說,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給他自我驅動的機制。
但是,個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驅動是不夠的,還是要有約束。但是90后不喜歡被約束,那怎么辦?要提倡自我約束。
我們相信大部分團隊,能夠有自我約束能力,有正常的道德底線。群眾之間也是會互相監督的。
組織效率提升
為什么創業的時候,效率都比較高?
所有的人知根知底,不僅是默契,更多是一種信任。創業初期,信任帶來了創業公司的簡單,但隨著越來越多陌生人加入,不信任開始增加。
當年支付寶有一句廣告詞非常好:因為信任,所以簡單。我把這句話連下去,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高效。
我們都希望老板和員工是互相信任的,但怎么做到呢?我的建議是,強勢的一方要率先邁出一步。對員工來說,你是老板,你是公司,你就是強勢的,你要先走出一步。
組織高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企業文化是干什么的?
就兩件事———日子好的時候它能帶來信任,使公司變得簡單高效;公司快不行的時候,它決定你能不能扛過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特別不容易,就是紅軍的價值觀在起作用。
回到互聯網時代,組織效率的提升,需要四個在線:員工在線、產品在線、客戶在線、管理在線。其順序還不能出錯。
資產效率提升
一是防止產生新的閑置資源,不要先生產產品,再去找消費者。
所以如何防止產生新的閑置資源呢?就是按需求去生產去組織,不是組織先生產產品,再去找消費者。
二是釋放閑置資產,看好釋放閑置資產的分享經濟,不看好重新投入資源做分享經濟。
那么已閑置的資產如何釋放?移動互聯網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釋放閑置資產。
典型的商業模式是優步、滴滴打車。司機在馬路上繞,車閑著、人也閑著。有很多私家車,閑著也是閑著。你把他釋放出來,能夠讓一個屌絲享受VIP待遇,因為車本來就閑著。
只要看到有資產,就要問這個資產的使用率。如果不能讓資產的使用率提高,它就沒有創造價值。
戰略效率提升
戰略都是談發展比較多,一談“發展”就有“規模”二字。
一年收到商業計劃書幾百份,長得都很像:A輪做一個城市,B輪做北上廣深,C輪做15個核心城市,然后就沒有了。很多公司到C輪戛然而止。因為他不理解,不是所有商業模式都要做北上廣深,要全國鋪開15個一線城市的。除非你是全國規模效應,你才需要北上廣深,才需要15個城市。所以效率的核心,在大部分的行業,要做密度,把密度做起來。密度做得高,效率就容易提升。
你在一個區域把密度做起來,你的品牌就容易傳播。有一些品牌在廣州很有名,去佛山就很容易。但你這個品牌在廣州很有名,北京就沒有人聽說過。
所以戰略的效率提升,首先要判斷我們是做什么樣的規模效益,戰略的判斷錯誤,戰略效率就會非常低下。
戰略的核心就是取舍、排序、資源分配。什么戰略?試點成功我取,試點不成功我舍。三個都成功了,排序,我優先發展哪一個,排完序資源分配。
什么是資源?人、錢。你有沒有把最好的人,最好的錢,最多的錢,壓到你最看好的試點已成功的項目上。
創新效率提升
我們回到了一個創業的環境,用內部創投的方法把創新效率提高,提升這個創新的成功率。
第一個去領軍做這件事的人,是他自告奮勇的,不是任命他去做的。
你們問一下自己,當年你們去創業,有人來任命你嗎?沒有的,所以創新創業他必須自己又回到了自我驅動,他自己認為這事靠譜。
創業的時候,沒有錢的時候,也就是要做空手套白狼生意的時候,是你最聰明的時候。
(作者:衛哲,嘉御基金合伙創始人兼董事長、前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