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體育”產業融合正當時,體育旅游風口來臨:巴西奧運會開幕在即,2016年作為體育大年為我們展現了一場場饕餮盛宴。體育天然地將人們“帶了出去”,帶出家門,甚至帶出國門。而旅游作為異地化生活服務,兩者的結合成為必然趨勢。世界旅游組織指出,15年體育旅游市場規模2052億美元,占全球旅游市場的14.67%。而在我國,中投網顯示,15年體育旅游市場規模將近2065億元,僅占旅游總收入的5%(4.13萬億元)。由于目前我國旅游和體育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從謹慎的角度給予體育旅游5年內20%-30%的復合增速,據此測算,到2020年我國體育旅游市場有望達到5138-7667億元的規模區間。
上游賽事、“達人”、旅游資源為行業核心壁壘,整合獲取先機:相比于傳統旅游,體育旅游對資源和專業度的要求更高。從觀賽游角度來看,目前賽事旅行產品存在旅行產品賽事少,門票產品旅游少的特點。兩方資源的有效整合成為關鍵因素,旅行社與票務資源方聯,或直接綁定上游資源都是可取的路徑。由于出行費用不會因賽事門票顯著增加,賽事項目的加入很有可能吸引普通出行游客,成為“類景點”式項目體驗。而參與型體育旅游對安全更具針對性,“達人”型交叉人才必然成為熱需,也是垂直類公司的競爭優勢所在。
社交屬性綁定用戶,體育項目細分市場存在機會:體育運動將人群從線上社交拉回到線下社交,形成天然的消費流量入口。而圍繞社交,從高頻的商品消費到中低頻的旅游,將得以全方位覆蓋。社交產生的用戶粘性和活躍度都更高,相比于大型OTA的用戶群,這部分人群能產生更高的消費轉化率,因此從垂直細分領域入手,更容易獲得高質量的用戶。以跑步、騎行為代表的運動具有門檻低且靈活性高的特點,更易和旅游資源相結合;而滑雪則更加注重旅游度假目的地開發的模式,提供集滑雪、住宿、餐飲、商業、娛樂、會展、房地產等多方面的綜合服務;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戶外運動則通過線上線下的商品與服務互導建立了自身的生態圈,各個細分市場均存在機會。
圍繞體育旅游提高產品附加值,未來高階產品成差異化重要體現:體育旅游目前的產品形態還較為單一,不管是門票還是運動,僅僅是將其簡單地打包進現有的旅游產品中。實際上,結合“體育”的專屬特性,未來圍繞裝備、專業技能服務、醫療等一系列服務,將能產生更高的毛利率,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同時,類似于賽事定制和運動損傷醫療等的高階形態的體育旅游需求量盡管相對較小,但一方面提供了非常可觀的利潤率,另一方面將作為大眾體育旅游的一個導流口,形成品牌效應。盡管目前體育旅游在附加產品的價值還沒有充分體現,但隨著資源不斷地被多方獲取,行業資源導向性不再,高階產品將成為公司差異化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