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腫瘤行業專題報告-五年生存率魔咒(39頁)

我國腫瘤疾病高發,但腫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與國外存在明顯差距:我國居民的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我國新增腫瘤患者429.2萬人,腫瘤死亡病例281.4萬人,占我國死亡率23%。五年生存率是是目前評價腫瘤治療效果常用的統計指標。與美國相比,我國多種腫瘤疾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我國醫療資源尤其是腫瘤診斷、治療需要的高端設備投入不足,造成腫瘤治療資源稀缺;另一方面,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患者無法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分級診療政策有望解決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和基層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從增加基層腫瘤診療設備投入、優化醫生資源配置和規范化治療等方面同時著手,才能有效改善國內腫瘤治療水平,提高我國腫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腫瘤治療中心:我國基層腫瘤科病床數和高端腫瘤診療設備投放不足,在基層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隨著高端設備降價和政府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市場,基層的腫瘤治療的市場會逐步釋放。泰和誠是發展較為成熟的腫瘤診療儀器租賃和管理公司,目前正在向腫瘤醫療服務進行轉型。借鑒泰和誠的發展經驗,我們認為民營連鎖腫瘤治療中心可以采用“合作+并購”的模式,通過借助大型公立醫院品牌實現患者導流,通過并購實現快速擴張。

腫瘤專科醫生集團與MDT模式:醫生是醫療行業的核心資源。目前我國醫生的多點執業政策還未完全放開,但在部分省市已經開始進行探索。醫生對于增加陽光化收入的愿望強烈,醫生集團成立的目的就是使醫生服務獲得市場定價,同時可以增強醫生資源的流動性,既可以滿足醫生要求,有符合分級診療的趨勢。在美國,醫生集團主要有“醫生-醫院”和“醫生-保險”兩種模式。醫生對于執業方式的選擇往往符合價值最大化模式。雖然政策還沒有完全放開,國內也已有個別醫生集團成立。醫生集團成立后仍需要面對患者來源、處理與醫院、保險以及民營資本等問題。對于腫瘤醫生集團,與民營連鎖腫瘤治療中心對接的性價比更高。而腫瘤專科醫生集團先天具有MDT屬性,可以通過對醫院腫瘤科托管實現價值增長和平臺拓展,同時診療水平和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推動醫生集團品牌提升。

6 7 8 9 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