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3D打印專題研究-加速3D打印產業發展(62頁)

國內外3D 打印政策差距明顯
歐美在3D 打印政策上,已經形成較完善、基本成體系的產業政策,包括從國家戰略,到產業發展的推動,到行業標準的制定,等等。而中國在國家層面的3D 打印行業整體推進工作才剛開始,2015 年2 月,工信部、發改委及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 年)》,首次將增材制造(即3D 打印)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僅四川、成都在2013 年和2014 年制定了相應的3D打印路線圖,但相對歐美路線圖來說仍較為粗糙。而國家層面迄今為止還沒有路線圖,只在《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 年)》提出要制定路線圖。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相應的3D 打印行業標準,但在《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 年)》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產業標準體系。

加速3D 打印產業發展,縮小與歐美先進國家差距
我們認為,要加速3D 打印行業的發展,縮小與歐美先進國家的差距,政策上應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要從政策上提升3D 打印的戰略地位,要抓緊制定3D 打印技術路線圖、3D 打印業中長期發展戰略,推動完善3D 打印技術規范與標準制訂。二是成立國家級機構統籌3D 打印產業發展。籌建類似于美國AMC 的各方參與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需對接平臺,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幫助3D 打印企業探索成功的商業盈利模式。三是鼓勵企業原始創新,加大技術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對于3D 打印產業而言,除了謀求更先進的技術水平之外,產業化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針對我國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和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不足,要加強政府對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支持。由于3D 打印產業尚在起步階段,市場需求不穩定,盈利模式的摸索、行業標準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較長時間。政府要通過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多在產業技術革新上下工夫,使3D 打印在產業化、市場化方面形成生產力、即戰力。因此要有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的政策,特別是鼓勵原始創新的政策。四是加大財稅政策引導力度。研究制定支持3D 打印產業發展的財稅支持政策,提供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政府還要發揮稅收政策對促進3D 打印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例如適當加大對產品研發費用的稅前抵扣比例,適當擴大企業稅前列支的范圍,制定專門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投資抵免力度,實行再投資退稅政策,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稅收優惠力度,等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對3D打印產業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投入,減少企業研發的風險。五是完善科技體制。政府的科研經費要確保重點,嚴格按照市場化的法則公開透明執行對成果要有一套規范的驗收體系,同時要嚴格遵循知識產權保護。

5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