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零售總額達27.2萬億元,較2010年的15.7萬億元上升近40%。然而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各種關于消費下降的報道頻現于不少媒體。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預測,中國將在201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盡管未來四年的預期銷售額增長率可達年均7.9%,超北美三倍還多,不少分析師仍然對未來品牌商品在中國的銷售情況表示悲觀。而中國的購物中心經歷了15年的快速發展,新建購物中心總面積大約一億平方米。快速建造的初衷本是適應蓬勃發展的零售消費業,如今卻可能面臨新購物中心面積過剩的現象。中國市場總量巨大且構成多樣化,而商業透明度不高,又缺乏可靠數據,想要辨明零售業的發展環境并非易事。然而,零售品牌商家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就是分析中國的潛在銷售增長力,決定到底是選擇繼續擴張還是觀望等待更多證據。作者撰寫該份研究報告正是基于這一初衷。
中國零售業擴張面臨挑戰
中國經濟在騰飛之前,國民習慣在商業街區購物。然而過去15年消費的飛速增長則改變了這一消費習慣。國內外地產開發商看準這一機遇,紛紛興建大型購物中心。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專業服務公司德勤的預測,新建購物中心的總數將在2015年底達4000座,較2011年水平提高逾四成。
部分觀察者認為,經濟增速放緩,零售業銷售增長減緩,電子商務方興未艾——這些因素都給零售房地產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目前在建的購物中心約占已落成購物中心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此龐大的在建規模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潛在威脅。
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傳統零售行業已經落伍。他們尤為關注電商對傳統零售模式可能帶來的沖擊。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早已高居全球首位。市場調研公司弗雷斯特認為,2019年中國的電商銷售額將達1萬億美元。
2000年以來,奢侈品零售的銷售增長每年均有雙位數的增長幅度,然而如今也早已不比從前。普華永道和經濟學人智庫研究顯示,中國的平均零售銷售總量增長預計在未來兩年將從2009年的15.6%放緩至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