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IVD 行業專題:崛起中的朝陽行業(38頁)

體外診斷(IVD)是指將血液、體液、組織等樣本從人體中取出,使用體外檢測試劑、試劑盒、校準物、質控物等對樣本進行檢測與校驗,以便對疾病進行預防、診斷、治療檢測、后期觀察、健康評價、遺傳疾病預測等的過程。

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伴隨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發展而發展,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 世紀之前萌芽時期,使用一些傳統的醫學診斷技術;第二階段,20 世紀初期,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及酶催化反應與抗原抗體反應的發現,體外診斷逐步興起。第三階段,1953 年后,DNA 雙螺旋結構、單克隆抗體技術、大分子標記技術等技術的運用推動整個體外診斷行業跨越式發展。

體外診斷按檢測原理或檢測方法分類,主要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尿液診斷、凝血類診斷、血液和流式細胞診斷等診斷方法,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診斷是目前我國體外診斷的主要方法。

2008 年全球體外診斷試劑市場370 億美元,2013 年約466 億美元,5 年復合增長率4.72%。北美、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收入占比相對較高,合計約在80%以上。中國、印度、拉美、東歐等地區合計占比10%。

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尚處產業發展初期階段,呈現基數小、增速快等特點。2013 年國內體外診斷試劑市場48 億美元,同比增長20 %%,前5 年復合增長率17.98%,遠高于國際市場同期增速。

國際主流診斷試劑品種較為豐富,且市場占有率較為勻稱,快速檢測發展較為成熟占比29%,微生物、免疫、生化分別占比18%、15%、8%;國內產品種類相對較為集中,且競爭相對較為激烈。其中,免疫診斷占比33%,生化診斷占比27%。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