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農資行業研究-打造產品服務信息的大生態(37頁)

報告緣起:9?月19?日我們發布《農用化學品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掘金大農資時代》。過去三個月,大農資板塊關注度得到大幅提升,龍頭平均漲幅37%,最高漲幅45.34%。而在產業層面,芭田股份、諾普信、輝豐股份等龍頭企業也開始逐步通過并購重組或戰略合作實踐“大農資”的發展戰略,從單一的農化產品生產銷售逐步跨界到農化服務甚至農業信息化領域,市場共發生相關并購3?起,總金額2?億元。資本與產業的雙輪驅動效應讓我們有理由堅信:整個農資行業將迎來新一輪以構建產品、服務、信息大生態圈為核心目標的重組合作高潮。在這輪行業大機遇的背景下,我們將在各種紛繁新概念和跨界新故事中,梳理出這輪農資產業并購重組潮的核心脈絡,專注于尋找“風中的鳥兒”。
脈絡梳理:互聯網思維主導的新型合作。

1)產業鏈中游企業將成為生態圈構建的主導力量。中國農民收入僅相當于居民收入的40.7%,農村生產方式、消費理念和基礎設施都與現代社會存在較大差距,“接地氣”是生態圈構建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鏈中游企業最具“接地氣”基因,掌握線下渠道這一主心骨,有望實現多產品、種植承包、農業信息化等多層次快速布局。

2)告別大吃小:參股式共贏成為主流合作模式。本輪并購的主要關鍵詞是跨界,在這種產業鏈價值重構過程中的并購,關鍵人才和知識產權才是并購中的核心資產,參股方式成為更為理性的合作模式,目前占比超過50%。

3)跨界資本相助:產融結合預期帶來新增長。從全球來看,借助金融資本實現快速擴張是農化龍頭在過去100?年的發展過程中重要手段。在本輪并購潮中,民營企業占據機制優勢,但是在資金和資源實力上依然存在短板,而國內金融資本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較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未來兩者可能在在海外資源和跨界拓展上存在深度合作機遇。

 

價值鏈解構:

看好產品、服務、信息三類布局。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80%以上以小農作業為主,整個農業呈現的是線性生產方式,農業依然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統渠道成本持續高企。伴隨農化產品需求升級和土地集約化,農業耕作中的專業化分工需求逐步興起,但是目前除少數農資龍頭逐步布局這一領域外,整體產業環節依然缺失。我們看好三類布局:1)高端多產品線布局將提升農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并成為長期成長基礎。2)專業種植或農化服務公司市場前景廣闊,將會孕育出巨大產業機會。3)中國農村信息系統落后,以農資渠道為基礎的農業信息化布局長期產業空間巨大。看好行業龍頭在高端農資、專業種植和農業信息化三類布局,逐步打造中國版的農資生態圈。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