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害引起糧食減產,除草劑的使用已成為雜草防除的重要手段。草害、病蟲害和自然災害是農業生產的三大危害,雜草能夠搶占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空間,從而抑制作物生長,且能夠為病蟲、害蟲提供適宜環境,不利于作物的生產。與此同時,農田雜草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適應性極強,難以根除。因此雜草會增加大田用工,提高農業生產成本,降低農作物產量。全球有農田雜草 8,000 種,其中引起作物產量損失的雜草逾 1,800 種,草害導致的每年全球農業產值損失高達13.2%,每年糧食產量損失相當于約 10 億人一年的口糧,因此除草劑對于提高糧食作物產量、減少經濟損失至關重要。化學除草劑以上世紀 40 年代初的 2,4-滴為起點,現已成為世界各國雜草防除的核心和主要手段,能夠有效減輕雜草危害,提高農作物產量。
非選擇性除草劑對綠色植物的傷害無選擇性,主要品種有草甘膦、草銨膦、百草枯、敵草快等。非選擇性除草劑又被稱為滅生性除草劑,其對所有植物都有明顯的生物活性,在使用的一定范圍內能夠同時殺死雜草和作物。非選擇性除草劑的作用機理是經噴施后,能夠迅速被雜草莖葉吸收并積累于植物體的分生組織區,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代謝,使植物細胞的生長分裂不能正常進行,最后導致植物死亡。非選擇性除草劑的種類僅占全部除草劑單劑種類的 10%以下,但其產量和銷量卻較大。
在全球三大類農藥中,除草劑的市場份額最大。農藥的品類繁多,成分復雜,按照防治對象和作用的不同,農藥可以分為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全球農藥市場規模穩中有增,根據 Phillips McDougall 報告,2020年全球農藥市場規模達到 698.86 億美元,其中作物用農藥銷售額增至 620.36億美元,同比增長 2.7%。除草劑是全球第一大農藥產品類型。根據 PhillipsMcDougall 數據,從歷史上來看,2014-2016 年期間由于以草甘膦為代表的除草劑產品價格較為低迷,致使 2014-2016 年期間全球作物用除草劑銷售額有所下滑。但是自 2017 年開始,全球作物用除草劑銷售額開始逐步回暖,2020 年全球作物用除草劑銷售額約為 274.07 億美元,在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中的份額約為 44.2%,2017 至 2020 年期間全球作物用除草劑銷售額 CAGR 約為 5.7%。2020 年,我國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量分別約占農藥總使用量的 30%/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