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提倡節能建筑,《通用規范》開啟新標準時代。節能建筑是指在保證使用功能和室內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建筑。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開始提倡建筑節能,1986 年頒布《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首次公布建筑節能率為 30%;1995 年該標準修訂,節能率目標提升至 50%,此后 2001、2003、2005年分別出臺了夏熱冬冷地區居建和夏熱冬暖地區居建、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010 年住建部對 95 年標準修訂,發布《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率目標提升至 65%,此后夏熱冬冷居建、夏熱冬暖居建和公共建筑標準等均進行修訂;2018 年《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再提標至 75%。
外墻保溫、屋面保溫和外窗保溫是建筑圍護結構改善的三大主要方式。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氣候差異大,因此一般而言,建筑圍護結構改善是指通過減少室內熱量向室外散失來降低采暖建筑的能耗,提高非采暖建筑的舒適度,根據改善部分可進一步拆分為外墻保溫、外窗保溫和屋面保溫。
建筑保溫材料中各有千秋,新型材料性能更佳,但需要考慮性價比。有機保溫材料絕熱效果較無機材料更好,其中硬質聚氨酯在常規絕熱材料中保溫性能最佳,導熱系數低至 0.024,但防火性能遜于無機材料。施工中多根據保溫材料性能決定應用領域,例如 XPS 擠塑板易切割、吸水率低、生產工藝簡單,多被用于地暖保溫板。目前氣凝膠、真空絕熱板等新型絕熱材料快速發展,平衡保溫性能和防火性能,現階段處于發展初期,造價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