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資源豐富,區域特點各異。 鋰是自然界中第 33 豐富的元素,在地殼中含量相對較高,主要以鹽湖鹵水(58%)、硬巖性鋰礦(26%)及鋰黏土礦(7%)等形式分布于南美、澳洲及北美等地。但高品位優質鋰礦和低鎂鋰比鹽湖鹵水資源稀缺,且全球鋰資源分布不均,導致鋰資源總量和實際可探資源量、即期產能間存在極大差異。
澳洲鋰礦:資源稟賦優越,貢獻全球現有鋰精礦超半數產量。澳大利亞鋰礦資源稟賦優越,鋰資源總量達 3880 萬噸,儲量達 2198 萬噸,擁有 Greenbushes、Pilgangoora、Marion 和Cattlin 幾大資源量和品位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的大型在產鋰礦項目,由于鋰礦資源優質,開發環境友好,開采技術相對成熟,澳洲鋰礦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全球鋰資源的主要供應來源,2021 年全球產量占比約 55%。
亞洲鋰礦:資源類型豐富,開發進度較慢。亞洲鋰資源基本都分布于我國境內,類型豐富但稟賦相對澳洲和非洲較差。類型上,我國以鹽湖鹵水鋰為主,約占國內鋰資源總量的 79%,其次是鋰輝石礦和鋰云母礦。地理位置上,集中分布于四川(占比 11%)、江西(占比 5%)、青海(占比 43%)、西藏(占比 31%)、湖北地區(占比 7%)。其中,四川地區以鋰輝石礦為主,LI2O 品位在 1.3%左右;江西宜春享有“亞洲第一鋰都”美譽,是全球鋰云母礦的集中地,但云母礦鋰含量普遍低于鋰輝石礦,Li2O 品位位于 0.2%-0.6%區間,故開發成本高、尾礦難處理、回收率較低;鹽湖鹵水型鋰資源主要分布于青海和西藏地區,儲量大但品位相對較低。